卖花声(其二)闺思

愁捻断钗金。远信沈沈。秦筝调怨不成音。

郎马不知何处也,楼外春深。好梦已难寻。

夜夜馀衾。目穷千里正伤心。

记得当初郎去路,绿树阴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翻译

愁绪中捏断了金钗,远方的信件沉寂无音。
恋人的马儿不知去向何方,楼外春意渐浓,美好的梦境难以追寻。
每晚剩下的被褥,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伤心之地。
还记得当初你离去时的道路,绿树成荫,景象依旧鲜明。

注释

愁捻:因愁思而用力捏。
远信:远方的书信。
沈沈:形容信件沉寂无声。
秦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调怨:调子充满哀怨。
郎马:对恋人的昵称,此处指他的马。
楼外春深:楼外春天已经很深了。
好梦:美梦。
馀衾:多余的被褥。
目穷:目光尽头。
伤心:内心悲痛。
当初郎去路:当初你离开时的路。
绿树阴阴:绿树成荫。

鉴赏

这首宋词《卖花声·闺思》是康与之所作,以女子的视角表达了深深的闺中愁绪。"愁捻断钗金"描绘了女子因思念而心生愁苦,连手中的金钗都似乎因情绪而折断,暗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落。"远信沈沈"则写出女子期盼远方的书信,但音讯渺茫,如同沉入深渊,增添了期待落空的哀愁。

"秦筝调怨不成音"通过秦筝的幽怨旋律,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孤寂和哀怨之情。"郎马不知何处也,楼外春深"描绘出女子对远行郎君的深深挂念,想象他在远方不知何方,而自己在春意阑珊的楼头独自伤怀。

"好梦已难寻"表达了女子夜晚难以入眠,连梦境都变得模糊不清,反映出她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夜夜馀衾"则写出每晚辗转反侧,被子尚余温,却无人共享的凄凉。

最后两句"记得当初郎去路,绿树阴阴"回忆起当初郎君离别时的情景,绿树成荫,画面生动,更显离别的伤感和时间的无情流逝。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闺中女子深深的相思之情和生活的孤寂无奈。

收录诗词(51)

康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 字:伯可
  • 号:顺庵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147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

晚来一霎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篁。

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金菊对芙蓉.秋怨

梧叶飘黄,万山空翠,断霞流水争辉。

正金风西起,海燕东归。

凭栏不见南来雁,望故人、消息迟迟。

木樨开后,不应误我,好景良时。只念独守孤帏。

把枕前嘱付,一旦分飞。上秦楼游赏,酒殢花迷。

谁知别后相思苦,悄为伊、瘦损香肌。

花前月下,黄昏院落,珠泪偷垂。

形式: 词牌: 金菊对芙蓉

洞仙歌令/洞仙歌

若耶溪路。别岸花无数。欲敛娇红向人语。

与绿荷、相倚恨,回首西风,波淼淼、三十六陂烟雨。

新妆明照水,汀渚生香,不嫁东风被谁误。

遣踟蹰、骚客意,千里绵绵,仙浪远、何处凌波微步。

想南浦、潮生画桡归,正月晓风清,断肠凝伫。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荷叶铺水面.春游

春光艳冶,游人踏绿苔。千红万紫竞香开。

暖风拂鼻籁,蓦地暗香透满怀。荼蘼似锦裁。

娇红间绿白,只怕迅速春回。误落在尘埃。

折向鬓云间、金凤钗。

形式: 词牌: 荷叶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