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三十四首(其五)

狙捷反见执,豹文乃来田。

鹦鹉舌为灾,翡翠羽自残。

丑恶非可居,才美迩祸端。

置身当何所,材与不材间。

贵宠安足希,庶以尽吾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的《咏怀三十四首》之五,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世态炎凉、才与祸的关系以及个人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

首先,“狙捷反见执,豹文乃来田”,这两句以狡猾的猿猴和斑斓的豹子为例,形象地说明了那些表面上看似聪明或出众的人,反而容易招致不幸或灾祸。这里暗含了对社会中某些现象的讽刺,即那些过于突出或过分聪明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或陷入困境。

接着,“鹦鹉舌为灾,翡翠羽自残”,进一步强调了言辞和外貌的重要性。鹦鹉因能模仿人类语言而被视为灾祸的象征,翡翠鸟则因为其美丽的羽毛而自取灭亡。这两句警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谨慎言辞,避免因言语不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华丽,以免招致损失。

“丑恶非可居,才美迩祸端”两句,直接点明了才与祸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诗人认为外表丑陋或内在品质不佳的人尚且可以生存,而那些才华横溢、外表出众的人却更容易遭遇祸患。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中才人多遭不幸的感慨。

最后,“置身当何所,材与不材间”,诗人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应该怎样定位自己?是选择与才人并肩,还是与普通人一同生活?这个问题体现了诗人对个人价值定位的思考,以及对如何在社会中保持自我、避免不必要的风险的探索。

“贵宠安足希,庶以尽吾年”,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宠臣的不屑,以及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追求权贵和宠幸并非值得追求的目标,而是希望过上平静、自然的生活,以享受生命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各种形象的描绘和寓意的运用,深刻揭示了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638)

王廷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怀三十四首(其六)

天网掩八荒,翔走尽其曹。

大人操利刃,挥网使奔逃。

杀获岂不多,贵有疏释条。

浑沌凿已久,胥庭徂复遥。

刑书代附益,权家纷猬毛。

跬步置一阱,荼苦动见遭。

民穷诈转出,兽窘恣咆哮。

介者不慕饰,胥靡岂惮高。

无令自弃民,生此全盛朝。

形式: 古风

咏怀三十四首(其九)

轩后谒大隗肃驾,登具茨徒御总圣。

灵中道迷所之邂,逅襄野童再拜称。

天师仲尼大圣人,未敢轻小儿神智。

有不通稚齿抱真,知咄嗟世路子耻。

问甘蓄疑终身昧,太行皤皤良足嗤。

形式: 古风

咏怀三十四首(其十)

民食美刍豢,䲭鸢甘臭陈。

西子岂不都,鱼鸟不见亲。

万类殊所嗜,物岂慕非伦。

箕毕各有好,况此世上群。

情欲孰为正,参差何可均。

黜智任自然,悠悠葆天真。

形式: 古风

咏怀三十四首(其十二)

里中有一士,栖栖蓬户间。

动依高士迹,居诵先民言。

盎中无斗储,桁上衣无完。

藜藿并日得,纩絮岂禦寒。

伏腊祀每废,妻子颜苦艰。

常恐志节亏,不屑亲知怜。

入门四壁立,顾之绝愁叹。

饥食拒嗟来,渴饮避贪泉。

一箪恒晏如,回也称大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