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篇

游人夜到汝阳间,夜色冥濛不解颜。

谁家暗起寒山烧,因此明中得见山。

山头山下须臾满,历险缘深无暂断。

焦声散著群树鸣,炎气傍林一川暖。

是时西北多海风,吹上连天光更雄。

浊烟熏月黑,高艳爇云红。

初谓炼丹仙灶里,还疑铸剑神溪中。

划为飞电来照物,乍作流星并上空。

西山无草光已灭,东顶荧荧犹未绝。

沸汤空谷数道水,融盖阴崖几年雪。

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

未得贵游同秉烛,唯将半影借披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汝阳山间的奇异景象。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夜色中山影的变化,以及远处山头山下的火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动感的氛围。

"游人夜到汝阳间,夜色冥濛不解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抵达汝阳时所见到的景象,夜色浓重,如同面纱一般笼罩着山川,不容易辨认。

"谁家暗起寒山烧,因此明中得见山。" 这里写的是远处的火光照亮了夜色,使得诗人能够看清楚山的轮廓。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火光与黑暗交织出的奇特景观。

接下来的几句 "山头山下须臾满,历险缘深无暂断。焦声散著群树鸣,炎气傍林一川暖。" 描写了山间的火焰蔓延不息,火光映照在群树之中发出鸣响的声音,伴随着热气从密林中升腾,使得整个环境充满了一种生机与动力。

"是时西北多海风,吹上连天光更雄。浊烟熏月黑,高艳爇云红。" 这几句则描绘了夜晚的天空,西北方向的海风带来了强劲的力量,使得天际的光线更加壮观,而浊烟与月亮之间的互动,又使得天空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又华丽的景象。

"初谓炼丹仙灶里,还疑铸剑神溪中。划为飞电来照物,乍作流星并上空。" 这部分描写了诗人对于夜晚景象的联想,从炼丹与铸剑的神秘感到如同天雷闪耀和流星划破长空的壮丽画面。

最后几句 "西山无草光已灭,东顶荧荧犹未绝。沸汤空谷数道水,融盖阴崖几年雪。两京贫病若为居,四壁皆成凿照馀。未得贵游同秉烛,唯将半影借披书。" 则转而描绘了另一番景象,从山间的光线变化到山谷中的水声,再到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夜晚独特光线的利用和感受。

整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细节描述以及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夜色中所捕捉到的灵魂之美。

收录诗词(6)

王泠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开元五年登进士第,后官太子校书郎。曾上书张说自荐,未果。秩满,迁右威卫兵曹参军。工文赋诗。气质豪爽,当言无所回忌,乃卓荦奇才,济世之器。惜其不大显而终。有集今传

  • 字:仲清
  • 籍贯:太原(今属山西)
  • 生卒年:?692--?725

相关古诗词

寒食篇

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

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禁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

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

今年寒食胜常春,总缘天子在东巡。

能令气色随河洛,斗觉风光竞逐人。

上阳遥见青春见,洛水横流绕城殿。

波上楼台列岸明,风光所吹皆流遍。

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鞦韆。

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

金闺待看红妆早,先过陌上垂杨好。

花场共斗汝南鸡,春游遍在东郊道。

千金宝帐缀流苏,簸琼还坐锦筵铺。

莫愁光景重窗闇,自有金瓶照乘珠。

心移向者游遨处,乘舟欲骋凌波步。

池中弄水白鹇飞,树下抛球彩莺去。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毬来。

毬落画楼攀柳取,枝摇香径踏花回。

良辰更重宜三月,能成昼夜芳菲节。

今夜无明月作灯,街衢游赏何曾歇。

南有龙门对洛城,车马倾都满路行。

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

形式: 古风

林狖欺童子,山精试老僧。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官微思倚玉,文浅怯投珠。

形式:

葬西施挽歌

西望吴王国,云书凤字牌。

连江起珠帐,择地葬金钗。

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

春风无处所,悽恨不胜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赋得行不由径

邪径趋时捷,端心恶此名。

长衢贵高步,大路自规行。

且虑萦纡僻,将求坦荡情。

讵同流俗好,方保立身贞。

远迹如违险,修仁在履平。

始知夫子道,从此得坚诚。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