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三首(其三)

花前欢笑忆春三,何故东君尚未还。

一寸心中千种事,百年世上几时閒。

虏迁玉帛犹归市,马犯金汤即弃关。

生怕朔风吹下雪,飞来点鬓妒红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名为《次韵三首(其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句“花前欢笑忆春三”,描绘了一幅春日花前欢聚的温馨画面,引出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然而,“何故东君尚未还”一句,转折突兀,表达了对春天迟迟未至的疑惑与期待,暗含了对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无奈与感慨。

接着,“一寸心中千种事,百年世上几时闲”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短暂。一寸心虽小,却承载着千般思绪;百年世事虽长,却难得片刻宁静。这种对比,既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也是对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反思。

“虏迁玉帛犹归市,马犯金汤即弃关”两句,通过历史事件的引用,反映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以及国家兴衰的无常。玉帛代表和平与交易,金汤象征坚固的防御工事,马犯金汤即弃关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洞察,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批判。

最后,“生怕朔风吹下雪,飞来点鬓妒红颜”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忧虑。朔风、雪花、鬓发与红颜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主题。同时,“妒红颜”一词,更是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自然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古时

古时明月碧霄间,曾照鸾舆幸蜀还。

御座乍空三殿远,朝仪暂歇六更闲。

马屯腥雾彤墀坏,莺哭冤春玉户关。

苦是年年归旧燕,绕檐偷语问龙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闻陷虏宫女所问

尘污宫装粉不香,死生魂梦只昭阳。

一逢人自南来者,垂泪殷勤问二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陶渊明集后

拂袖归来未是迟,传家何用五男儿。

不堪生在义熙后,眼见朝廷被篡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秋雨

云满长空雨满山,凄凄风色变新寒。

夜来白帝将秋去,万树淋漓哭不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