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

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

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两室之间道路崎岖,如同霜雪覆盖,太阳在其中艰难照耀
石泉如镜常映月色,山鸟山花在风中竞相追逐
周王早已失去了瑶池的赏心悦目,汉主对此深感愧疚,想起玉树宫的繁华
另有吉祥云烟伴随美好的气息,它们能随着轻便的车驾,一同呈现出葱郁景象

注释

二室:可能指两个重要的地方或区域。
三涂:形容道路艰险,可能是山路。
石泉石镜:比喻清澈的泉水和静如明镜的石头。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和高贵。
玉树宫:古代宫殿,这里代指皇室的奢华生活。
祥烟:吉祥的云雾,象征好运。
轻辇:轻便的车驾,可能指帝王出行的车辆。
葱葱:茂盛的样子,形容景色生机勃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山中游览图景。开篇“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两句,通过对山势的刻画,展现了石淙山的地形复杂和阳光的照射,使人仿佛能感受到登山过程中的险峻与壮丽。"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则描绘了一幅山中泉水映月、鸟语花香的生动画面,其中“石泉”和“石镜”的对举,既突出了山中清泉的美妙,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明澈。

接下来的两句"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通过历史的回顾,提到了古代帝王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建筑活动。"周王"和"汉主"的点睛,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深度,也映衬出了石淙山作为皇家游猎之地的非凡地位。

最后,"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祥烟”和“佳气”的描述,以及“轻辇”、“葱葱”的意象,传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时光的享受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在夏日游览石淙山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收录诗词(9)

姚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本名元崇,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

  • 字:元之
  • 籍贯: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
  • 生卒年:651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故洛阳城侍宴应制

游豫停仙跸,登临对晚晴。

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

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春日洛阳城侍宴

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

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

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

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秋夜望月

明月有馀鉴,羁人殊未安。

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

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奉使蒲州返辔奉答圣制

归来朝帝□,忽逢钧天响。

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