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十四首(其十三)

逝川常东流,白日易西没。

悠悠天地间,二物何飘忽。

促迫于生人,绿鬓成华发。

昧者不自知,终朝常汩汩。

利欲沈厥身,其本已先蹶。

孰若缮真性,以自固灵骨。

形式: 古风

翻译

流水不断向东流,太阳容易向西沉落。
在这广阔无垠的天地间,这两样事物显得多么瞬息万变。
在生活的匆忙中,黑发渐渐变成白发。
无知的人自己并未察觉,整天忙碌不停。
被名利所困的人,根基早已动摇。
哪比得上修养真性,来稳固精神之骨。

注释

逝川:比喻时间流逝。
常东流:比喻时间持续不断。
白日:太阳。
易西没:容易下山,比喻时间快速消逝。
悠悠:形容广大或长久。
天地间:指宇宙万物。
飘忽:变化不定,瞬间即逝。
促迫:急促紧迫。
生人:世人,普通人。
绿鬓:黑发,代指青春。
昧者:不明事理的人。
终朝:整天。
汩汩:形容忙碌不停。
利欲:名利欲望。
沈厥身:使自己陷入其中。
蹶:跌倒,此处指根基动摇。
缮:修养,培养。
真性:真实的本性,良心。
灵骨:精神之骨,指内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主题。"逝川常东流,白日易西没"运用比喻,将岁月比作不断东流的江水和西落的太阳,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无情。"悠悠天地间,二物何飘忽"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诗人接着指出,生活在世的人们往往被世俗的追求所驱使,"促迫于生人,绿鬓成华发",青春年华转瞬即逝,未觉察到时光匆匆。"昧者不自知,终朝常汩汩"批评那些不明事理之人,整日忙忙碌碌,却忽视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利欲沈厥身,其本已先蹶"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中迷失自我,根基已然动摇。最后,诗人提出"孰若缮真性,以自固灵骨"的警句,倡导人们应修养本性,保持内心的纯净,以此来稳固精神的根本,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整体上,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诗歌,富有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3)

章云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十四首(其十二)

谷风扇春和,卉木皆敷芬。

贞松但如故,高标在烟云。

君子守常性,时荣非所欣。

亦有孤凤皇,不与众鸟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古意十四首(其十一)

福祸递隐伏,荣辱相因依。

贤达素知此,不肯如脂韦。

青门工种瓜,首阳甘采薇。

清风弥万世,斯人谅堪晞。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古意十四首(其十)

吉凶本由人,往事皆可覆。

祸人还自祸,福人还自福。

于公果传世,李斯竟夷族。

豺狼不知寤,纷纷方择肉。

达者识几微,为之先痛哭。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古意十四首(其九)

百川毕东注,两丸尽西颓。

二物常汲汲,未尝少徘徊。

短生亦如斯,逝者良可哀。

自昔青云士,皆为黄土堆。

何如大觉仙,无去亦无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