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倪巨济将仕

汴流六月翻黄沙,小舟兀浪如乘槎。

赤日下照烘朝霞,腹鸣肩举气喘呀。

乱眠仆夫股相加,柁楼晨饭羹黄茄。

时时矫首望土岸,木末殷转江州车。

渴逢石泉不得汲,椎鼓催发无停檛。

问君何为趣还家,答云五载居京华。

夜窗读书眼生花,每食不饱潜咨嗟。

母发半白弟髻丫,有妹久阙躬丝麻。

寄书细字如昏鸦,问胡眷恋归期赊。

来时书笈手自拿,今归上堂两脚靴。

寿觞要及开霜瓜,子志如此良可嘉。

劝子博学如横罝,麋麟兔鹿尽所遮。

或典而法浮而葩,要归于正谨去邪。

行如种植慎萌芽,念当务实勿求誇。

我行买犊耕三巴,伫子佳誉来天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倪巨济即将离开京城返回家乡的情景,充满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汴流六月翻黄沙”描绘了夏季汴河上的景象,河水泛起黄色的波浪,暗示了旅途的艰难。接着,“小舟兀浪如乘槎”进一步强调了船只在汹涌波涛中的艰难航行,仿佛人在逆境中挣扎前行。

“赤日下照烘朝霞”一句,以炽热的阳光烘托出朝霞的美丽,象征着即使在困难中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好。然而,“腹鸣肩举气喘呀”则揭示了旅途的疲惫与艰辛,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劳顿状态。

“乱眠仆夫股相加”描述了仆人们在颠簸中寻找休息的场景,表现了旅途中的困苦。而“柁楼晨饭羹黄茄”则展示了船上的生活细节,晨起后简单的一餐,充满了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时时矫首望土岸,木末殷转江州车”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每一次抬头都望向那熟悉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渴望。然而,“渴逢石泉不得汲,椎鼓催发无停檛”又揭示了旅途中的无奈与急迫,即使口渴难耐也无法得到解渴之水,只能继续前进。

“问君何为趣还家,答云五载居京华”是主人公对回家原因的解释,五年在京的经历让他深感疲惫,渴望回到温暖的家庭。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家中亲人的情况,如“母发半白弟髻丫,有妹久阙躬丝麻”,进一步加深了对家的思念之情。

“寄书细字如昏鸦,问胡眷恋归期赊”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通过书信传递着对未来的期盼。最后,“来时书笈手自拿,今归上堂两脚靴”则是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从携带书籍到如今归家,脚踏实地的转变,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对家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家庭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蒲城即事

鄙夫世长物,未老宜幽栖。

一朝起蓬屋,著籍通金闺。

遇合始侥倖,非才终见挤。

尚想欧阳公,罪弃荆山西。

步行意方盛,庭趋颜遂低。

行趋岂云异,喜愠自不齐。

微官何足论,等求饱糠粞。

三径如可卜,岁晚归扶犁。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题分秀堂

南山有佳色,偃蹇谁能分。

如何公子堂,卧看南山云。

公子秀公族,高标出尘氛。

总戎亦何事,晏坐参垆薰。

晴空万剑戟,卫此明将军。

鄙夫在蒲城,簿书剧丝棼。

青山不到眼,终日无一欣。

寄声幸分我,与子同清芬。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题默轩

李君诵兵法,辨若悬河流。

时平弃不用,胸中郁奇谋。

三年莲勺卤,一室藏深幽。

默翁笑自谓,晏坐无馀求。

不言非真默,但与木石俦。

说默默时说,吾闻诸前修。

君看古宗密,妙义难为酬。

及谈不二门,则卷机锋收。

我以辨自喜,穷思戒摩兜。

君宜尚勉旃,负杖从吾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王内翰家李伯时画太一姑射图二首(其一)

太一真人莲叶舟,脱巾露发寒飕飗。

轻风为帆浪为楫,卧看玉宇浮中流。

中流荡漾翠绡舞,稳如龙骧万斛举。

不是峰头十丈花,世间那得莲如许。

龙眠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恍然坐我水仙府,苍烟万顷波粼粼。

玉堂学士今刘向,禁直岧峣九天上。

不须对此融心神,会植青藜夜相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