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浯溪寺

舂陵太守真好奇,结茅肥遁湘江湄。

三吾出意作新字,脱略苍籀遗冰斯。

溪山于我本何有,占断不许傍人窥。

人生天地远行客,恋身外物庸非痴。

漫郎仙去五百载,名字永与兹山垂。

要知忠义不磨处,虽不自与人与之。

至今过者望卷石,森然魄动中兴碑。

此公何用专壑鄙,世上宁有争墩儿。

我来访古刜蓬藋,怅然不识亭台基。

扫出蝉噪发斯义,元子可作然吾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舂陵太守真是个奇人,选择在湘江边建草屋隐居。
三吾县令独具匠心,创造了新的字体,超越了古老的苍籀风格。
山水对我有何意义,他独占一方,不容他人窥探。
人生在世如过客,对身外之物过分留恋并非不明智。
漫郎仙人已逝五百载,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这座山上。
要知道忠诚和道义的永恒之处,即使不主动给予,也会被人共享。
直到今天,路过的人仍会被那卷石所震撼,它激发了中兴的碑文情感。
这位公卿何需专享山林的偏僻,世间哪有争夺山头之人。
我来寻访古迹,却只见蓬蒿杂草,不见亭台遗址。
清除蝉鸣,揭示出这深意,元子可以以此为灵感写诗。

注释

舂陵:地名, 指舂陵地区。
肥遁:隐居。
湘江:中国南方河流。
三吾:古代县名。
苍籀:古代的一种书法。
冰斯:形容字体清新。
占断:独占。
庸非痴:并非不明智。
漫郎:泛指仙人。
卷石:可能指奇特的石头。
刜蓬藋:砍伐蓬蒿,象征访古。
元子:古人对别人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所作的《题浯溪寺》,通过对舂陵太守的描绘,赞美了他的奇特人格和对山水的独占之情。诗中提到的"三吾出意作新字",暗示了这位官员在书法上的创新精神,不同于传统的苍籀风格。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不应过于执着于身外之物,而舂陵太守的忠诚与义气却如溪山般永恒,即使不在人间,其名仍与山川同在。

"漫郎仙去五百载,名字永与兹山垂"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认为他的忠义品质超越了生死,不仅自己拥有,也影响着后人。"至今过者望卷石,森然魄动中兴碑",说明他的事迹仍然激励着后来的访客,他们的敬畏之情仿佛能触动中兴碑的灵魂。

诗人最后感叹,舂陵太守无需自矜于山林,世间并无争夺地位之人。他来到古迹之地,却遗憾地找不到原有的亭台遗迹,但蝉鸣之声引发了他的思绪,激发了创作灵感,希望元子能够理解并记录下这份情感。

整首诗以咏史抒怀的方式,赞扬了舂陵太守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77)

高斯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钱可则芡雪庵

我家雪山下,结茅几度秋。

一朝劫火燎,身堕江南州。

相逢芡雪君,感慨不能休。

我今如丧狗,狂走长包羞。

子幸成小筑,廊岩可夷犹。

何不学孔明,草庐傲王侯。

何不学袁安,高卧绝行辀。

鹓鸾恍入梦,猿鹤悽生愁。

逋客亮非然,谁其执怨仇。

山茅自高洁,得雪逾清修。

三白待君足,毋为垢氛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黄岩蔡氏青在亭

逢人说爱山,谁何是真爱。

苟无丘壑情,在眼犹不在。

君看终南客,岂不卧兴对。

奈何心自盲,坐失烟霞态。

蔡侯故静者,肯与青山背。

作堂老其间,列岫俨襟带。

萝月散庭隅,白云屯户外。

疏棂纳遥碧,平几挹横黛。

青山信在兹,心镜两融会。

岂效逋客徒,匿情绐松桧。

咨余秉微尚,颇亦厌尘壒。

幸君分半青,著我函丈对。

形式: 古风

赠道士刘友鹤

翰林纷万族,白鹤称善鸣。

标榜在诗易,斯义渊然精。

子今自羽客,复慕胎仙名。

烟煴吐奇讯,警露争圆清。

平皋播馨兰,广隰荫芳苓。

于焉事飞薄,安得有恶声。

聋俗讵知我,胡为枉撄情。

帝乡阔万里,短羽无遐征。

形式: 古风

赠蜀僧钦师

天台招提薮,我常避其尘。

夫岂无名缁,近腻终汗人。

衲子来西州,见之独情亲。

岂惟枌社意,亦喜丛林声。

钦公惜我去,索赠良殷勤。

子道我弗学,安能淑而身。

虽然第一义,儒释曾何分。

要踏石头路,须还铁脚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