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乐(其一)和太守曹子方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送秋来、双桧寒阴。

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

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为诗翁、露冷风清。

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

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况味的感悟。诗人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一副秋日山水间的宁静与孤寂。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开篇即以壮丽的景象引入画面,水边的山峦,云端的流水,以及初现的烟霭林木,一副生机勃勃的秋色。

“送秋来、双桧寒阴。”随后诗人笔锋一转,秋意渐浓,双桧树下投射出淡淡的寒影,似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

“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接着是对室内景象的描绘,桧木构筑的厅堂中弥漫着冷气,室内香雾缭绕,帘幕低垂,营造出一片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将自己的身心融入自然之中,与云水相伴,却又无牵挂,无所谓的心态。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面对着西园的方向,夜幕低垂,月光洒落,一种超脱尘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油然而生。

“为诗翁、露冷风清。”诗人以此自称,表明自己是那位在露冷风清中吟咏诗篇的隐者,抒发着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赏。

“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随后,诗人笔触转向季节更替,春意渐浓,衣衫间散发出的香气,与云端轻拂的碧绿色调相映照,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

“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结尾处,诗人以温馨的情谊,劝说隐者应当好好享受眼前的美好,不要辜负了这份得之不易的人生况味,让风月成为留住心灵的佳境。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人生情趣的细腻把握,通过对景物的精妙描绘和内心世界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高远情怀与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于飞乐(其二)代人作别后曲

记瞢腾,浓睡里,一片行云。未多时、梦破云惊。

听辘轳,声断也,井底银瓶。

不如罗带,等闲便、结得同心。

系画船,杨柳岸,晓月亭亭。记阳关、断韵残声。

被西风,吹玉枕,酒魄还清。

有些言语,独自个、说与谁应。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于飞乐(其三)别筵赠歌妓姊妹

并梅兄,双蝶子,烟缕衫轻。凤凰钗、缭绕香云。

淡梳妆,□得恁,雪腻酥匀。

揉春捻就,更是他、花与精神。

黛尖低、桃萼破,微笑轻颦。早做成、役梦劳魂。

好风前,佳月下,莫忘行人。

扁舟去也,没个事、多样离情。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小重山(其三)春雪小醉

门外东风糁玉尘。曲房花气蔼,博山春。

小槽珠滴桂椒芬。梅蕊绽,谁共醉中闻。

睡起静无人。曲屏横远翠,锦为邻。

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小重山(其一)宴太守张公内翰作

碧瓦朱甍紫翠深。玻璃屏障里,锦为城。

子胥英爽海涛横。玉堂人,于此劝春耕。

五月政当成。岩廊将去路,肯留行。

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形式: 词牌: 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