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赵叔问

刘氏磐石宗,略分天下半。

斯文独更生,落落分族冠。

探书到千古,极意在理乱。

故宜萧长倩,忧国共长算。

我怀崇兰君,多学真一贯。

束发踵癯儒,长檠媚空案。

胸中行秘书,领略能默断。

埋光久不暴,玉石终自判。

中年立周行,杞梓见脩干。

雍容视出处,未可亟招唤。

坐令护都水,不特美先汉。

荷囊侍丹扆,正讶归稍缓。

何为弃天闲,一往谢羁绊。

黄垆闭白玉,万事风雨散。

讣来为失声,涕落伤老伴。

孰知锦囊心,无复银钩腕。

柯山渺何许,日月忽已换。

平生浑金质,反覆要熟看。

至宝琢寒泓,谁能抚遗玩。

尚有千字碑,临风寄长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所作的《哭赵叔问》。诗中哀悼了友人赵叔问的去世,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惋惜之情。

诗的开头“刘氏磐石宗,略分天下半”以刘氏家族的庞大和重要性起笔,暗示赵叔问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接着“斯文独更生,落落分族冠”赞扬赵叔问家族在文化上的独特贡献和卓越地位。

“探书到千古,极意在理乱”描述赵叔问对书籍的热爱和深入研究,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理解。接下来“故宜萧长倩,忧国共长算”表达了赵叔问对国家的忧虑和长远规划,体现了其高尚的爱国情怀。

“我怀崇兰君,多学真一贯”表明诗人对赵叔问的敬仰和对其学问的推崇。“束发踵癯儒,长檠媚空案”描绘了赵叔问年轻时勤奋学习的情景。“胸中行秘书,领略能默断”赞美赵叔问博学多才,洞察力强。

“埋光久不暴,玉石终自判”比喻赵叔问才华深藏不露,最终会得到公正的评价。“中年立周行,杞梓见脩干”形容赵叔问中年时事业有成,如同高大的树木。“雍容视出处,未可亟招唤”表达了对赵叔问处世态度的赞赏,认为他不会轻易接受邀请。

“坐令护都水,不特美先汉”赞扬赵叔问对水利事业的贡献,不仅美化了古代的汉朝。“荷囊侍丹扆,正讶归稍缓”描述赵叔问在宫廷中的侍奉,表现出对他的尊敬和期待。“何为弃天闲,一往谢羁绊”感叹赵叔问突然离世,未能及时归家。

“黄垆闭白玉,万事风雨散”比喻赵叔问的去世如同黄土掩埋白玉,一切美好事物随风而散。“讣来为失声,涕落伤老伴”表达了诗人得知赵叔问去世后的悲痛之情。“孰知锦囊心,无复银钩腕”感叹赵叔问的才华和智慧已无法再展现。“柯山渺何许,日月忽已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平生浑金质,反覆要熟看”希望后人能深入了解赵叔问的品质和成就。“至宝琢寒泓,谁能抚遗玩”比喻赵叔问的才华如同珍贵的宝石,值得人们去发掘和欣赏。“尚有千字碑,临风寄长叹”表达了诗人对赵叔问的怀念,通过千字碑寄托哀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对赵叔问生平事迹的回顾和赞美,展现了他对学问、国家、家庭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后人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东山图赞.许玄度

扬眉轩然,意轶万里。亦将焉往,而竟斯止。

曰远游者,以是为游。疾走息阴,彼将安休。

形式:

东山图赞.王逸少

翰墨之娱,以写万变。不偿一姥,笑蕺山扇。

袖手纵观,我行故迟。岂以怀祖,乐此逶迤。

形式:

东山图赞.谢安石

韫玉于山,烨然不枯。我观此容,非山泽儒。

却顾何为,东山之陟。如何淮淝,乃折此屐。

形式:

东山图赞.支道林

一世所驱,颠倒轩裳。是身何依,独委支郎。

从容三人,亦蹑其后。人谁无言,联一举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