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声频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搀扶着。
有诗马上就写,没有酒喝就再去赊。
山声小调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说,
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间的明月,陪伴俺度过今夜。
长安城里这时候春梦非常热。多少英雄豪杰,
一天过后明天早晨的明镜中就白发如雪,那么点几的乌纱帽实在难遮。
多少可怜的人,星星大个县官也不能舍,晚年则才想着要出家入什么白莲社、等到你加入白莲社,
腰也经过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经晚了迟了许多。看看,那才是抛弃乌纱帽的陶靖节。

注释

三棒鼓声频:元代时令小调,所属官调不明,元散曲中仅曹德有出一曲。
曲调弄三叠,构成急促的三棒鼓声。
先生:指陶渊明。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shē)。
长安:指京城。
春梦热:借用“黄粱一梦”典故,意谓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飞黄腾达的美梦。
乌帽:指官帽。
庐山社: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佛门白莲社。
比及眉未攒(zǎn),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鉴赏

这首元代小令《三棒鼓声频》是曹明善所作,描绘了一幅醉翁饮酒、童子相扶的闲适画面。诗人以“先生醉也,童子扶者”起笔,展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接着,“有诗便写,无酒重赊”流露出诗人对创作的热爱和对酒的向往,反映出文人墨客的雅兴。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琐事的厌倦。他向青天借松间月,寓意超脱尘世,享受清幽时光。“陪伴今夜”四字,透露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珍惜。

然而,诗人心中又有所感慨,“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暗指京城繁华背后的世态炎凉,以及英雄迟暮的无奈。“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形象地描绘了岁月催人老的现实,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诗人以“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因责任和羁绊而犹豫不决。结尾处“比及眉未攒,腰已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则以陶渊明自比,感叹如果早些放下尘世,也许能过上更符合心意的隐居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元代文人既想超脱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态。

收录诗词(1)

曹明善(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曹德。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郯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名声大噪。明·贾仲明称他“神京独赋《长门柳》(即〔清江引〕首句),士林中逞俊流,万人内占了鳌头。”因伯颜缉捕,乃南逃吴中僧舍避祸。居数年,伯颜事败,方再入京。他与任则明、马昂夫等相交。任作有〔清江引〕《北回》曲。曹则有〔喜春来〕《和则明韵》曲、〔小梁州〕《侍马昂夫相公游柯山》曲

  • 字:明善
  • 籍贯:衢州(今浙江衢县)

相关古诗词

人月圆.春夜

三春月胜三秋月,花下惜清阴。

锦围绣阵,香生革履,光动兰襟。

棠梨枝颤,乍惊栖鹊,夜久寒侵。

明朝风雨,休孤此夕,一刻千金。

形式: 词牌: 人月圆

八声甘州

记年时波荡两鸳鸯,雌雄各分流。

恨郎情似水,妾心如石,此恨难休。

自古恩深沧海,富贵等云浮。

何忍轻离别,翻爱为仇。

君看江头枯树,纵春风虚过,根干仍留。

且牵萝空谷,蓬户自绸缪。

想秋胡、未忘故态,怕无金、相赠却怀羞。

归来日,郎嗔妾忿,都合冰消雾收。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押[尤]韵

八声甘州.赠易自然祷雨有感

喜神龙飞雨遍秋郊,黄河自天来。

是蟠溪逸士,胸中造化,掌上云雷。

坛峙吟峰东畔,稽首望仙台。

绛节霓衣,拥阊阖朝开。

凭仗小心风送,绿章上奏,咫尺瑶阶。

念鱼头赤子,濈濈困炎埃。

赖皇穹、恩波滂沛,便千村万落总春回。

人都道先生功行,山岳崔嵬。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天仙子.苦热

六合似炉云似火。热气蒸肌烟雾锁。

此时那得羽翰生,冰壑过。风岩坐。

瀑布溅衣珠万颗。未旱先愁愁怎躲。

如在颠崖惟恐堕。急须霖雨慰苍生,名誉播。

江之左。谁在东山深处卧。

形式: 词牌: 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