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

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时。

何必花与柳,始爱春物熙。

今晨驾言出,从公南山西。

泥软屦自惬,风嫩面不知。

寒草动暖芽,晴山馀雨姿。

水日亦相媚,蹙纹生碎晖。

鸟声岂为我,我听偶自怡。

出门初惮烦,载涂乃忘归。

但令我意适,岂校出处为。

路人见我揖,属我有所思。

我不见其面,信口聊应之。

徐悟恐忤物,欲谢已莫追。

我率或似傲,彼愠独得辞。

形式: 古风

翻译

四季各有美好,但都不如春天
何须非得赏花观柳,才喜爱春天万物复苏
今日清晨驾车出游,随公往南山之西
泥土湿润,鞋底舒适,微风轻拂,面庞不觉
寒冷的草丛中萌发出温暖的新芽,雨后的晴山仍有湿润的姿态
阳光与水面相互映照,波光粼粼,闪烁着碎碎的光辉
鸟鸣声并非特意为我,但我聆听却感到愉快
刚出门时还嫌麻烦,但走着走着就忘了回家
只要我心情舒畅,哪里都好,不在乎出处
路过的人都向我行礼,似乎期待我有所感想
虽然我看不见他们的脸,随意回应他们
后来我渐渐明白,怕会冒犯他人,想要道歉却来不及了
我或许显得有些傲慢,但他们生气的话语我无从辩解

注释

四序:四季。
佳:美好。
何必:何须。
始爱:才开始喜爱。
屦:鞋子。
自惬:自我满足。
寒草:冷草。
暖芽:新芽。
晴山:晴朗的山。
馀雨姿:雨后姿态。
水日:阳光与水面。
蹙纹:波纹。
鸟声:鸟鸣。
怡:愉快。
惮烦:嫌麻烦。
忘归:忘记回家。
意适:心情舒畅。
出处:出处之地。
路人:过路人。
属:期待。
信口:随意。
聊应:随便回应。
徐悟:慢慢领悟。
忤物:冒犯他人。
我率:我有时。
似傲:显得傲慢。
彼愠:他们生气。
辞:话语。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喜爱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四序各自佳,要不如春时"两句开篇,便点出了季节更替中春天独有的魅力。接下来的"何必花与柳,始爱春物熙"则表明诗人对春日万物的喜爱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景象,而是普遍地欣赏这时节的一切。

"今晨驾言出,从公南山西"中,"驾言"指的是乘坐车辆或骑马,"从公"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或朋友,诗人在清晨启程,与友人一同前往南山之西。紧接着的"泥软屦自惬,风嫩面不知"描绘了春日路途湿软和微风拂面的感受,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

"寒草动暖芽,晴山馀雨姿"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场面。"水日亦相媚,蹙纹生碎晖"中,"水日"指的是阳光透过水面的景象,而"蹙纹"则是水波造成的细微波纹,与阳光交织出美丽的光影。

"鸟声岂为我,我听偶自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的喜悦,即使不是特意为了他而鸣叫,但诗人仍然能从中感受到愉悦。接着的"出门初惮烦,载涂乃忘归"则是说起初次外出的时候心情复杂,而一旦投入到自然景致中,那些烦恼也随之消散,不再记挂回家的路途。

最后的几句"但令我意适,岂校出处为。路人见我揖,属我有所思。我不见其面,信口聊应之。徐悟恐忤物,欲谢已莫追。我率或似傲,彼愠独得辞"则是说诗人只求心情舒畅,不在意外的评判与比较中寻找自我价值。他对路人的招手致意并不深究,而是随口回答,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一种闲适、淡泊的心境,以及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深切的喜爱。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儿侄新亭相迎

送客新亭恰放灯,儿曹迎我复新亭。

百年事业何为者,送往迎来过一生。

形式: 七言绝句

入陂子径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人言个是陂子径。

猿藤径里无居民,陂子径里无行人。

冷风萧萧日杲杲,露湿半青半黄草。

前日猿藤犹有猿,今此一鸟亦不喧。

树无红果草无蕊,纵有猿鸟将何餐。

两山如壁岸如削,一径缘空劣容脚。

溪声千仞撼林壑,崖石欲崩人欲落。

来日长峰径更长,陂子径荒未是荒。

蒋家三径未入手,岭南三径先断肠。

形式: 古风

入峡歌

峡山未到日日愁,峡山已到愁却休。

不是朝来愁便散,愁杀人来山不管。

昨宵远望最高尖,今朝近看云隔帘。

楼船冲雨过山下,两扇屏风生色画。

江神不遣客心惊,云去云来遮岩扃。

忽然褰云露山脚,仰见千丈翠玉削。

篙师相贺涨痕落,今夕可到鸦矶泊。

形式: 古风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