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贬信州判官

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地处偏远的上饶山区,民风淳朴但生活贫瘠,道路遥远。
不仅是贬谪之人会感到忧心忡忡,听说当地居民也过着孤寂的生活。
溪边有毒沙藏着暗箭,城头枯树下常有山魈出没,险象环生。
如果在这里做一个小官,恐怕在刺史府前还得低头弯腰,受人管制。

注释

地僻:地理位置偏僻。
山深:山势深远。
上饶:地名,古代郡县,今属江西。
土风:当地的风俗。
贫薄:贫穷简陋。
道程遥:路程遥远。
迁客:被贬谪的人。
恓屑:忧虑不安。
居人:当地居民。
寂寥:孤独冷清。
溪畔:溪边。
毒沙:含有毒素的沙地。
水弩:古代一种利用水流驱动的暗器。
城头:城墙之上。
枯树:枯萎的树木。
下山魈:山魈出现,山魈是传说中的鬼怪。
卑吏:地位低微的官员。
刺史厅:古代官署名,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办公处。
折腰:低头,表示谦恭或屈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人贬信州判官》,通过描绘荒凉偏远之地的情景,表达了对被贬官员的同情和不舍。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但却蕴含深厚的情感。

"地僻山深古上饶,土风贫薄道程遥" 这两句描绘了一片偏远而又荒凉的地方,通过“地僻”、“土风贫薄”等词语,渲染出一种孤寂与落后之感。同时,“古上饶”和“道程遥”增添了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辽阔,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 这两句则转向对被贬官员的情感表达。“迁客”指的是被贬往此地的人,他们的心情必然是“恓屑”,即忧伤和不安。紧接着,“见说居人也寂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溪畔毒沙藏水弩,城头枯树下山魈"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恐怖的色彩。“溪畔”、“城头”等处所“藏”的是“毒沙”和“山魈”,这些意象在诗中营造出一种荒凉、凶险的环境。

"若于此郡为卑吏,刺史厅前又折腰" 最后两句则直接点明了被贬官员的处境,他们即使身为“卑吏”,也难逃命运的折磨。在“刺史厅前”这个具体场所,官员们不得不低头屈服,体现出权力对人的压迫和个人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被贬官员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残酷与不公。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文畅上人东游

得道即无著,随缘西复东。

貌依年腊老,心到夜禅空。

山宿驯溪虎,江行滤水虫。

悠悠尘客思,春满碧云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埽绿苔。

惆怅旧游那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寄题郡中木兰西院一别

一别苏州十八载,时光人事随年改。

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为海。

莺入故宫含意思,花迎新使生光彩。

为报江山风月知,至今白使君犹在。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春欢雨露同沾泽,冬叹风霜独满衣。

留滞多时如我少,迁移好处似君稀。

卧龙云到须先起,蛰燕雷惊尚未飞。

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