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春欢雨露同沾泽,冬叹风霜独满衣。

留滞多时如我少,迁移好处似君稀。

卧龙云到须先起,蛰燕雷惊尚未飞。

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春天欣喜雨露恩泽普照,冬天感叹风霜只披我身。
长久停留如我这般少有,迁移他处像你那样稀罕。
宛如卧龙云游应先觉醒,蛰伏的燕子雷声中还未起飞。
不要遗憾东西方向的流水分离,大海与河流最终拟向一同归宿。

注释

春欢:春天的喜悦。
雨露:雨水和露珠,象征滋润。
同沾泽:共同受到恩泽。
冬叹:冬天的感叹。
风霜:寒冷的风和霜,象征艰难困苦。
独满衣:独自承受。
留滞:停留不前。
如我少:像我这样长时间停留的人很少。
迁移:迁徙改变。
好处:美好的地方或机会。
似君稀:像你那样能有机会迁移的人很少。
卧龙:比喻有才能而未被重用的人。
云到:云游,象征机遇来临。
须先起:应该先行动起来。
蛰燕:冬眠的燕子,象征沉睡的生命。
雷惊:被雷声唤醒。
尚未飞:还没开始飞翔。
莫恨:不要怨恨。
东西沟水别:东西流向的溪流分别,象征分离。
沧溟:大海。
长短:比喻时间的长短。
拟同归:计划或打算一同回归,这里指最终汇入大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春雨和冬霜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春欢雨露同沾泽”一句,用鲜明的意象描绘出春天雨水滋润万物的情景,这里的“春欢”指的是春天万物复苏之时所带来的喜悦和生机,通过与“雨露”的比较,强调了这种喜悦如同雨露一般普及于每一寸土地。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蕴含着诗人对于友情或事业等方面的美好愿望。

“冬叹风霜独满衣”则转换了季节,通过寒冷的冬日风霜来表达一种孤寂和凄凉之感。这里,“冬叹”指的是对冬天特有的感慨,而“风霜独满衣”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严寒中独自一人,心情的冷清与外界环境相呼应。

接着的两句“留滞多时如我少,迁移好处似君稀”,诗人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留滞”指的是停留不前的状态,而“多时”则强调了时间的长久;“迁移”意味着转变和更换,通过与“好处”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于朋友美好境遇的祝愿,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法常伴左右的遗憾。

“卧龙云到须先起,蛰燕雷惊尚未飞”这两句则是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对友人的期望。古代有“卧龙”指的是潜龙在渊之中,待机而动的形象,而这里则借此寓意为朋友即将展现才华,事业蓄势待发;“蛰燕雷惊尚未飞”中的“蛰燕”是古代称呼蜻蜓和燕子的组合,这里用以比喻朋友如同春天里的昆虫,即将破茧成蝶,展翅高飞。

最后,“莫恨东西沟水别,沧溟长短拟同归”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深沉寄托和对未来共同回归的美好愿景。这里的“东西沟水”指的是朋友之间因为时间或空间的隔阂而产生的分离,而“沧溟长短”则象征着世事无常,长短不一;“拟同归”表达了诗人希望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最终都能重逢,共同返回某种精神上的起点或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传递出了一种深沉而又温暖的人生哲理,以及对于友情、时光流逝和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

翠华黄屋未东巡,碧洛青嵩付大臣。

地称高情多水竹,山宜闲望少风尘。

龙门即拟为游客,金谷先凭作主人。

歌酒家家花处处,莫空管领上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

六纛双旌万铁衣,并汾旧路满光辉。

青衫书记何年去,红旆将军昨日归。

诗作马蹄随笔走,猎酣鹰翅伴觥飞。

此都莫作多时计,再为苍生入紫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位下才高多怨天,刘兄道胜独恬然。

贫于扬子两三倍,老过荣公六七年。

笔砚莫抛留压案,箪瓢从陋也销钱。

郡丞自合当优礼,何况夷陵太守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刘郎中赴任苏州

仁风膏雨去随轮,胜境欢游到逐身。

水驿路穿儿店月,花船棹入女湖春。

宣城独咏窗中岫,柳恽单题汀上蘋。

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