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沈次律水枕

沈侯笔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吴淞江。

折流来此一尺枕,指麾巨鳄回涛泷。

平生性不好长物,举以遗我嗟无双。

呼儿快取蕲笛簟,扫除尘榻移当窗。

随眠置我丘壑里,始信孙郎真枕水。

我生不出长安城,四十二年尘涴耳。

领君此枕何洒然,睡起醒心如一洗。

形式: 古风

翻译

沈侯的文才强大无比,左手挥洒描绘吴淞江。
江水在此拐弯,他用一尺长的枕头指示,驱使巨浪如鳄回转。
他生性不喜多余之物,将这枕头赠予我,堪称独一无二。
唤儿速取蕲竹做的凉席,清扫灰尘,将床移到窗边。
让我在山水间随意安眠,这才相信孙郎真的爱枕着水边。
我一生未能离开长安,四十二年满身风尘。
你赠送的枕头如此清爽,醒来后心灵仿佛被洗涤一新。

注释

沈侯:对沈姓诗人的尊称。
鼎可扛:极强大力量。
吴淞江:长江下游支流。
折流:水流转折。
遗我:赠予我。
无双:独一无二。
蕲笛簟:用蕲竹编织的凉席。
尘榻:积满灰尘的床。
丘壑:山水之间。
孙郎:指孙绰,喜好山水。
长安城:古代都城,这里指诗人所在之地。
尘涴:满是尘埃。
洒然:清爽。
醒心:使人心灵清醒。
一洗:彻底清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沈侯赠送的水枕的情感寄托和生活的小确幸。首句“沈侯笔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吴淞江”通过夸张的修辞,形象地表达了沈侯的才华和力量,如同能够扛起鼎一样,甚至可以截取江水。接下来,“折流来此一尺枕,指麾巨鳄回涛泷”则具体描绘了这件礼物——一块由江水塑形的一尺长的枕头,它不仅是自然之物的馈赠,更有着诗人与沈侯情谊的象征意义。

“平生性不好长物,举以遗我嗟无双”表明诗人的个性不喜欢留恋世间的长久之物,但这件水枕却是他珍视的孤品。紧接着,“呼儿快取蕲笛簟,扫除尘榻移当窗”则描写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小确幸,他叫儿童快速地取出乐器,清扫掉尘埃,将这件枕头安置在窗边,享受着自然光线的照耀。

“随眠置我丘壑里,始信孙郎真枕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块枕头的依恋,他甚至愿意将自己埋葬在有着这件枕头的地方。以下,“我生不出长安城,四十二年尘涴耳”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他一生未曾离开过长安城,这四十二年的时光仿佛尘埃一般积累在耳边。

最后两句“领君此枕何洒然,睡起醒心如一洗”表达了诗人对这件水枕的珍视,以及它给予他的清新感觉。每当他使用这块枕头入睡,再醒来时,心灵仿佛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净化,如同被水洗涤过一般干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件简单物品——水枕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友情以及生活小趣的珍视和感悟。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简江子之求茶

政和密云不作团,小夸寸许苍龙蟠。

金花绛囊如截玉,绿面仿佛松溪寒。

人间此品那可得,三年闻有终未识。

老夫于此百不忙,饱食但苦夏日长。

北窗无风睡不解,齿颊苦涩思清凉。

故人新除协律郎,交游多在白玉堂,拣牙斗夸皆饮尝。

幸为传声李太府,烦渠折简买头纲。

形式: 古风

题鲁山温泉

平生耳熟闻骊山,梦寐不到临潼关。

当年太液金井碧,温泉宛在关山间。

忆昔君来必十月,骑玉花骢带风雪。

太真独侍沐浴边,鲸甲龙鳞影清绝。

五十年升平一迷,却驱万骑出关西。

自为前朝同祸水,翻令后代异廉溪。

君不见汝海之南鲁山左,亦有此泉名不播。

征夫问路说汤头,可怜是亦陈惊坐。

形式: 古风

赠张琪君章

春风颇清识,评议登草木。

燕麦与菟葵,种种承标目。

如何桃李姿,结根滞空谷。

我将俎豆之,折泄恐不欲。

君且为此情,吾亦未免俗。

形式: 古风

赠僧法一墨

黄山之巅百尺松,虬枝偃盖连群峰。

山神守护魑魅避,道人剪伐天为容。

扪崖踸踔篝火远,绝壁晻霭凝烟浓。

玄霜霏霏玉杵下,捕麋煮角当严冬。

阴房风日不可到,律琯吹尽灰无踪。

小书细字著名姓,黄金照耀图双龙。

守臣再拜选进日,九关有诏开重重。

老儒偶得实天幸,千金更买无由逢。

上人澹泊何所好,工书草隶如飞蓬。

苦来求我惜不得,一酬十载相过从。

君不见玉堂词人紫垣客,拜赐舞蹈黄罗封。

长安纸价犹未贵,江南江北山皆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