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黄山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黄山之巅百尺松,虬枝偃盖连群峰。”这两句开篇便以宏伟壮观的画面吸引读者,黄山之巅的百尺松树,形如巨龙盘旋,与周围的群峰相连,形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山神守护魑魅避,道人剪伐天为容。”这里描绘了山中仙境的情状,山神在此守护,使得邪恶之物不敢侵扰,而道人则以修行者的身份,在这天然的庇护下修炼自己。
“扪崖踸踔篝火远,绝壁晻霭凝烟浓。”诗人继续描绘山中幽深之处,篝火在远处闪烁,而绝壁上的云雾凝结成浓郁的烟霞。
“玄霜霏霏玉杵下,捕麋煮角当严冬。”冬日的黄山,覆盖着厚重的霜雪,诗人以捕猎为生的人在这严寒中煮食,展示了山区人民的艰苦生活。
“阴房风日不可到,律琯吹尽灰无踪。”山中的阴房,即使是风和日光也难以穿透,而律琯(一种乐器)的声音则象征着一切尘世的消逝。
“小书细字著名姓,黄金照耀图双龙。”诗人提及书写,可能是在赞美某位高僧的法号或是其所绘之画,如同黄金般闪耀,图中双龙彰显着力量与神圣。
“守臣再拜选进日,九关有诏开重重。”这几句转向了朝廷对僧人的尊崇和考验,守臣(可能指的是寺庙的管理者)在特定的日子里,再次拜访,九关之内有诏书传达,象征着权力的层层叠加。
“老儒偶得实天幸,千金更买无由逢。”诗人以老儒自称,对于获得真正的悟道之机缘感到庆幸,即使是用千两黄金也难以购得这样的福泽。
“上人澹泊何所好,工书草隶如飞蓬。”这里赞美一位高僧(上人)的修养和书法造诣,其书写如同飞蓬般自如。
“苦来求我惜不得,一酬十载相过从。”诗中表达了对于难得的机缘的珍惜,以及对友情的深厚,虽然时间长久,但仍旧保持着不变的情谊。
“君不见玉堂词人紫垣客,拜赐舞蹈黄罗封。”最后几句提及了一位居住在玉堂的词人,他是一位品行高洁的人物,诗中描述了他接受礼物时的庄重和优雅。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僧人的修养、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和谐共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