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赠予一位即将返回日本的僧人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别的感慨和对其修行生涯的祝福。首句“杖锡去随缘”描绘了僧人手持锡杖,任凭缘分引导的洒脱形象,暗示其云游四方的僧人生活。次句“乡山在日边”则寓言僧人将要回到遥远的日出之地,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遍参东土法”表达对僧人遍访各地佛法的敬佩,体现了佛教的广博和僧人的求知精神。“顿悟上乘禅”则赞美僧人可能在修行中达到了高深的禅定境界,显示出佛法的奥妙和僧人的智慧。
“咒水龙归钵,翻经浪避船”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僧人在海上行脚时,用咒语驱使水龙归顺于他的法器,以及在翻阅佛经时避开风浪的情景,展现了僧人的神通和佛法的力量。
最后两句“本来无去住,相别与潸然”,揭示了佛法的真谛——一切皆空,无来无去,诗人与僧人虽有离别之感,但明白这是世间常态,不禁为之落泪。整首诗情感真挚,富含哲理,是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深情赞颂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