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阑

我行一月馀,踏雪亦多薄。

今朝过沙阑,群山始玉琢。

天时纵不同,地气或非昨。

仅乃隔一峰,胡为异南朔。

素影动乾坤,寒光射寥廓。

白日惨无辉,北风凄更恶。

顿辔狡兔惊,扬鞭野鸡落。

念彼多伤弓,谓我能猎较。

尽日逐平冈,吞毡亦可嚼。

四顾勿复悲,中原无此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一个月的旅程中,踏雪而行的艰难与壮美。首句“我行一月馀,踏雪亦多薄”开篇即点明了旅行的时间和环境,以“薄”字形象地表现了行走于雪地之上的不易。接着,“今朝过沙阑,群山始玉琢”一句,通过“始玉琢”的比喻,展现了越过沙阑后,群山呈现出的洁白如玉的景象,既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收获。

“天时纵不同,地气或非昨”两句,诗人以哲思入诗,探讨了自然环境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接下来,“仅乃隔一峰,胡为异南朔”则进一步揭示了地理环境对气候的影响,巧妙地将地理与人文相结合,引人深思。

“素影动乾坤,寒光射寥廓”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画面,通过“动”与“射”两个动词,赋予了天地间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白日惨无辉,北风凄更恶”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恶劣天气对旅行者心情的影响,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不失壮美的氛围。

“顿辔狡兔惊,扬鞭野鸡落”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骑马驰骋的情景,通过“狡兔惊”和“野鸡落”这两个细节,不仅展现了旅途中的紧张与刺激,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念彼多伤弓,谓我能猎较”则借用了“伤弓之鸟”的典故,表达了对那些因过去经历而心存恐惧的人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某种心态。

最后,“尽日逐平冈,吞毡亦可嚼”表现了诗人面对艰苦环境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四顾勿复悲,中原无此乐”则是全诗的情感升华,诗人通过回顾四周,表达了对当前处境的满足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中原大地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行途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82)

杨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周长卿(其一)

黑水城边问老亲,坐中谁是故乡人。

辽东俎豆今王烈,江左风流旧伯仁。

说到家山空想像,吟成诗句最清真。

平生多难伤怀抱,不道逢君更怆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酬周长卿(其二)

省觐今朝塞北来,知心漫许出群才。

老亲未得师三浙,小子空惭赋七哀。

故国衣冠虽不改,边门鼓角定相催。

何当日下金鸡赦,作伴同行过誓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李召林侍御(其一)

埋轮都下问豺狼,恸哭何时过乐浪。

绝塞人犹怜子庆,中原谁不重张纲。

糠镫旧梦依青琐,雪窖新诗满皂囊。

宣室他年君自到,谩将浊酒注糟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李召林侍御(其二)

铁面真能裂白麻,避人谏草世犹誇。

天南恨未瞻双戟,漠北谁知共一家。

板屋醉时惊觱篥,旃墙雪夜听琵琶。

趋庭今日兼陪从,好认青门五色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