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观亭

山色殊春秋,江声无昼夜。

佳哉皖公城,山水莽雄跨。

障拥淮淝高,势与荆襄亚。

崇台得壮观,迎睫足吁讶。

沿堤十万户,蜃气相激射。

飞浪过檐头,矗涛闻枕罅。

回首皖公色,泼翠满楹榭。

炊烟自成云,不与江流泻。

龙为彻夜吟,鹤或横江化。

水寒沙净间,茫茫感代谢。

得婿怀伯符,升城缅兴霸。

人雄及地胜,凭陵不相下。

惊飙卷旌旗,寒云收叱咤。

徒令怀古心,淹此趋途驾。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登大观亭》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大观亭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历史感慨。诗中以“山色殊春秋,江声无昼夜”开篇,巧妙地将四季变换与日夜更替融入自然景象之中,展现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

接着,“佳哉皖公城,山水莽雄跨”赞美了皖公城及其周围的山水之美,气势磅礴。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淮淝与荆襄之间的地理形势,以及大观亭的壮观景象,通过“崇台得壮观,迎睫足吁讶”表达了对亭子所在之地的赞叹之情。

“沿堤十万户,蜃气相激射”描绘了江边的繁华景象,而“飞浪过檐头,矗涛闻枕罅”则展现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江面之上。

“回首皖公色,泼翠满楹榭”则转向对亭内环境的描写,绿意盎然的景色映入眼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炊烟自成云,不与江流泻”,既是对亭内景象的细腻刻画,也暗含着对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向往。

接下来,“龙为彻夜吟,鹤或横江化”运用神话元素,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同时也寓意深远,象征着历史的长河与生命的轮回。最后,“水寒沙净间,茫茫感代谢”则在自然景观中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引人深思。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大观亭周边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黄景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清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江上晓发

木莲花发卸红衣,夹岸秋江碧四围。

帆色正迎鸿雁至,客程常背鹧鸪飞。

袖招猎猎江风满,餐惹濛濛永雾霏。

多少闲情独凝眺,凌波罗袜想依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宿练潭用王文成韵

落日衔孤峰,馀彩散遐甸。

设袅川上霞,潆洄映潭练。

环溪有十室,初灯影成片。

明沙横夜光,菰米足秋荐。

我来坐空馆,流玩乐幽便。

呼灯照座壁,怀曩倏惊羡。

赏年荒僻区,曾识巨人面。

爱此澄潭佳,清咏百锤炼。

大名宇宙垂,馀力吟弄擅。

落落鸿雪踪,搜剔待来彦。

勋业夫何常,成者天下见。

辗转深宵中,泪下零如霰。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白沙岭

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

但见石成沙,难平山作地。

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

一邱一壑有佳处,何事作山当道路。

形式: 古风

舒城道中九日怀左二

茱萸簪罢雁初闻,回首江东阻断云。

短短白衣辞故国,萧萧破帽背斜曛。

本无兄弟同佳节,略有知交更离群。

桑落满杯倾不得,青山红树渐思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