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白沙岭》,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绘白沙岭上繁忙的车马往来,以及由此引发的自然景象与诗人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哲思。
首句“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开篇即以白沙岭上的征车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这里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暗示着生活的奔波与忙碌。接着,“但见石成沙,难平山作地”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通过石变沙、山难平的描述,隐喻人生的不易与世事的无常。这里的“石成沙”和“山作地”不仅是自然界的物理变化,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给人以深刻的生命感悟。
“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白沙岭的环境氛围。尘土飞扬,遮蔽了整个山峦,日落时分连飞鸟都难以归巢,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暗含了对人生旅途孤独与艰辛的感慨。
最后,“一邱一壑有佳处,何事作山当道路”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象引发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他指出,即便在崎岖的山路上,也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为何要让山成为阻碍人们前行的道路呢?这既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困境的一种反思。诗人似乎在问: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是否应该勇敢地面对挑战,还是寻找一条更为平坦的道路?
综上所述,《白沙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道路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