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岭

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

但见石成沙,难平山作地。

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

一邱一壑有佳处,何事作山当道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白沙岭》,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描绘白沙岭上繁忙的车马往来,以及由此引发的自然景象与诗人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哲思。

首句“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开篇即以白沙岭上的征车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这里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暗示着生活的奔波与忙碌。接着,“但见石成沙,难平山作地”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通过石变沙、山难平的描述,隐喻人生的不易与世事的无常。这里的“石成沙”和“山作地”不仅是自然界的物理变化,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给人以深刻的生命感悟。

“尘头飞起昏一山,日暮不见飞鸟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白沙岭的环境氛围。尘土飞扬,遮蔽了整个山峦,日落时分连飞鸟都难以归巢,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暗含了对人生旅途孤独与艰辛的感慨。

最后,“一邱一壑有佳处,何事作山当道路”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象引发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他指出,即便在崎岖的山路上,也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为何要让山成为阻碍人们前行的道路呢?这既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困境的一种反思。诗人似乎在问: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是否应该勇敢地面对挑战,还是寻找一条更为平坦的道路?

综上所述,《白沙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道路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舒城道中九日怀左二

茱萸簪罢雁初闻,回首江东阻断云。

短短白衣辞故国,萧萧破帽背斜曛。

本无兄弟同佳节,略有知交更离群。

桑落满杯倾不得,青山红树渐思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车中杂成(其一)

荒岗愁揽辔,衰柳雁行边。

石角疑掀地,云心欲竟天。

世途看马耳,骨相负鸢肩。

行路多憔悴,无为独黯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车中杂成(其二)

新路如人面,看来总不同。

转山皆刮目,得径欲生风。

秋潦寒逾缩,高原烧更空。

骕骦知我者,讵肯老尘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早发

十里背高城,犹闻击析声。

马嘶回鸟梦,人语先鸡鸣。

树拥千堆黑,沙浮一道明。

殷勤望残月,愁绝此宵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