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芳洲草堂》由明代诗人陆釴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濠水的寂静与历史的沧桑,以及辋川的高雅与自然之美。
首句“濠水寂寥千古兴”,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濠水在时间的长河中静静地流淌,见证着无数兴衰更迭。接下来,“辋川今复见高情”一句,将视线转向了另一处风景,暗示着即便是在今日,这里依然能感受到那份高尚的情怀与自然的和谐。
“泉花映槛自争发,沙鸟背人时一鸣”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泉水与花朵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而沙鸟偶尔的鸣叫,则为这份宁静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石濑云摇书幌动,木兰波拥钓丝轻”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石濑上的云影轻轻摇曳,仿佛触动了书幌,而木兰花瓣随波轻舞,钓鱼的丝线在水中轻轻摆动,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
最后,“狂吟五夜鱼龙骇,枕畔如闻风雨声”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激情,也暗示了他在自然中的沉浸与超脱。夜晚的狂吟,似乎惊醒了深海中的鱼龙,而枕边仿佛能听到风雨的声音,这种感觉既神秘又充满诗意,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