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五)

宛转素娥腰带纤,回飙似应舞节严。

三冬怪事惊粤客,一夜凄风结解盐。

厌说包羔欢锦帐,思分挟纩到穷檐。

擒胡此日堪乘便,谁夺祈连万仞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雪景的壮丽与独特之处,以“雪诗”为主题,融入了对自然现象的惊奇与赞叹,以及对生活情境的细腻观察。诗人通过“宛转素娥腰带纤,回飙似应舞节严”两句,巧妙地将雪比作轻盈的舞者,形象地展现了雪花飘落时的轻盈与优雅,同时暗示了雪与风之间的和谐互动。

接下来,“三冬怪事惊粤客,一夜凄风结解盐”则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奇异与震撼,尤其是对于南方的旅人而言,这样的景象无疑是一种惊喜与震撼。这里的“解盐”可能是指雪花在空中形成的晶莹剔透的形态,与盐粒相似,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美丽与独特。

“厌说包羔欢锦帐,思分挟纩到穷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奢华生活方式的反思,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境遇的关注。通过对比“包羔”(可能指包裹羔羊,象征贵族奢华)与“穷檐”(指贫寒之家),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思考,以及对温暖与关怀的渴望,希望这种温暖能够遍及每一个角落。

最后,“擒胡此日堪乘便,谁夺祈连万仞尖”两句则可能寓含着更深的政治寓意或个人抱负。这里“擒胡”可能象征着收复失地或平定边疆的宏愿,“祈连万仞尖”则可能是指崇山峻岭,暗喻艰难险阻。整句话表达了一种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同时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雪景的美丽与独特,还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对温暖与关怀的呼唤,以及对于国家与民族未来的美好愿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六)

萧萧冻树晚諠鸦,门外谁来长者车。

入夜俄惊千里月,开帘相对满空花。

东郭先生犹敝履,西关迁客正思家。

最怜渔父沧江畔,闲倚孤舟独挺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七)

一片寒原满树鸦,幽人掩户罢柴车。

聊凭浊酒延春色,试向疏梅问腊花。

草阁映来书几卷,江城积处月千家。

此时忽忆荆溪道,云际双峰耸玉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八)

初看朝采扬金鸦,倏见玄云隐日车。

恰似幻师能作雾,却惊翳眼骤生花。

缃编暂借檐前影,银阁常思梦里家。

笑道非盐亦非白,禅机一指为君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九)

空城无粟噪饥鸦,陌上纷纷正满车。

积涧暗随泉并滴,入帘应与笔争花。

刍米骤高新岁价,柴扉旋扫野人家。

客来此日须沽酒,梁上青钱那得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