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和苏韵十首(其九)

空城无粟噪饥鸦,陌上纷纷正满车。

积涧暗随泉并滴,入帘应与笔争花。

刍米骤高新岁价,柴扉旋扫野人家。

客来此日须沽酒,梁上青钱那得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乡村生活图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首句“空城无粟噪饥鸦”,以“空城”点明地点,以“无粟”暗示粮食短缺,通过“饥鸦”的鸣叫渲染出一种荒凉与饥饿的氛围。这句诗简洁有力,勾勒出一幅冬日雪后,城市因缺乏食物而显得萧瑟的画面。

“陌上纷纷正满车”则转而描绘了乡村的景象。雪后的道路两旁,车辆繁忙,装载着各种物资,显示出人们在艰难环境下依然努力维持生计的坚韧精神。这里通过“纷纷”和“满车”两个词,生动地展现了雪后乡村的热闹与忙碌。

接下来的“积涧暗随泉并滴,入帘应与笔争花”,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细微之处。积雪覆盖的山涧中,泉水悄悄流淌,与雪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美。而“入帘应与笔争花”则想象着屋内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情景,仿佛窗外的雪花也化作笔下的花朵,与室内艺术相映成趣。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融合,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刍米骤高新岁价,柴扉旋扫野人家”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雪后生活的艰辛。随着新年的到来,粮食价格骤涨,柴门紧闭的农舍里,人们忙着清扫积雪,准备度过寒冷的冬天。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反映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下为生存而奋斗的现实。

最后,“客来此日须沽酒,梁上青钱那得叉”表达了主人对远方客人的热情款待。即使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主人仍然愿意拿出最好的酒来招待客人,体现了人情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通过“梁上青钱那得叉”这一细节,暗示了主人家境并不富裕,但仍然尽力展现主人的热情好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以及在逆境中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雪诗和苏韵十首(其十)

巢风欲动始占鸦,空里悡翻百宝车。

葱岭未消阿耨水,珠林忽散鬘陀花。

故毡犹在能禁冷,好客相寻懒卧家。

且似瞿昙逃世网,雪山跏坐足为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家僮自野田携黄菊二株至轩中感而有作三首(其一)

旷野阴阴万木霜,谁携数蕊到茆堂。

冷质本非堪竞秀,闲情敢谓爱孤芳。

在野宁辞众草掩,入帘聊作满庭香。

自笑吾生花兴少,欣然对尔亦相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家僮自野田携黄菊二株至轩中感而有作三首(其二)

巳?寒谷不须媒,让宠何嫌并朵开。

花意幽闲当艳丽,天心霜霰是栽培。

浔阳逸客瞢腾醉,姑射仙人绰约来。

寂寞于人诚少用,试将服食制龄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家僮自野田携黄菊二株至轩中感而有作三首(其三)

不沾春色也秾纤,小院疏篱秘靓严。

人比孤花清入圣,天然真味淡非盐。

未须采摘供调药,为嗅馨香置近檐。

落英好护余根在,来岁还看茁玉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