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堂宝觉真赞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是为极则。

胡来胡现,汉来汉现。随所运用,莫非方便。

在迩求远,知深昧浅。头上安头,以口为眼。

以相而现,略无异同。一有所扣,则犹撞钟。

缘不我契,漫尔形容。稽首导师,如日方中。

形式:

鉴赏

此诗《晦堂宝觉真赞》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其内容深邃,蕴含着禅宗思想与佛学智慧。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开篇即点明了自然流露、无需刻意追求的境界。接着,“从容中道,是为极则”强调了自然而然、顺应本心的生活方式,达到了最高的标准和境界。

“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描绘了一种无拘无束、随缘应物的状态,无论外来者如何显现,都能自在应对。“随所运用,莫非方便”则进一步阐述了灵活变通、一切皆可作为手段的道理。

“在迩求远,知深昧浅”揭示了深入浅出、由近及远的智慧,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与理解。“头上安头,以口为眼”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形式主义和表面现象的批判,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相而现,略无异同”则强调了相貌与内在本质的一致性,指出真正的相似在于精神层面而非外在表象。

“一有所扣,则犹撞钟”比喻了通过提问或行动引发内在反应的过程,如同敲击钟声,自然回响。“缘不我契,漫尔形容”则表达了因缘际会的重要性,以及描述或表达时的随意与自然。

最后,“稽首导师,如日方中”是对导师的尊敬与赞美,将导师比作正午的太阳,象征着光明、指引与智慧。整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生活、修行、认知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哲理,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与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李太白赞

龙不可收,虎不可缚。矫矫世路,彼自清浊。

醉遣脱靴,孰贵孰贱。弄月沧波,万顷一线。

图画如好,虽曰糟粕。对之超然,鲸尾欲捉。

形式: 四言诗

姑溪自赞(其一)

蒿目以游千世,铁心以践其志。

有时端委以即事,忽尔卖针而买醉,岂所谓逆行顺行莫测者欤。

盖得之自是不得,是以听天命而已。

形式:

姑溪自赞(其二)

偶乘扁舟,一日千里。若遇胜境,终年不移。

故能屈御手调羹而亲饷,命力士脱靴而不疑。

予私淑诸人也,故欲与之同归。

鸦然于腮而不售,羊然绕领而犹痴。

人固欲其售,尔谓之痴也,予方游戏以随时。

形式:

李伯时画姑溪濯足图赞

濯余足兮寒泉,振余衣兮古丘。

洞胸中之滞碍,眇云散而水流。

识此行之非祸,乃造物之予休。

形式: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