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江景孚二首(其一)

昔献金门赋,曾追玉署游。

碧山怜息马,丹壑叹藏舟。

壮志风云散,遗书馆阁收。

延陵徒把剑,何日挂松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的《哭江景孚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故友江景孚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首联“昔献金门赋,曾追玉署游”,回忆了江景孚往昔的辉煌岁月,他曾经在金门献上才华横溢的赋文,也曾追随玉署,享受官场的荣华。这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荣耀与现在的离世,表达了对逝者的惋惜和怀念。

颔联“碧山怜息马,丹壑叹藏舟”,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川草木赋予情感,碧绿的山峦似乎在为逝者叹息,不愿他离开;而红色的山谷也仿佛在哀叹,不愿船只沉入水底。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哀思,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慨。

颈联“壮志风云散,遗书馆阁收”,描述了江景孚壮志未酬的遗憾,他的理想如同风云般消散,未能实现。同时,他的著作被收藏在图书馆中,成为后人研究的宝贵资料。这两句既是对逝者生平的总结,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肯定。

尾联“延陵徒把剑,何日挂松楸”,引用了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延陵季子)的故事,表达了对逝者英魂的敬仰。季札在出使途中,将自己的宝剑挂在一棵松树上作为纪念,以示对朋友的忠诚和友谊的永恒。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像季札一样,为逝者挂上松楸,以示悼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638)

王廷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江景孚二首(其二)

子已先朝露,文章失凤毛。

人皆惜年少,天亦厌才高。

学草馀池墨,流芳托楚骚。

因之念朋侣,寥落半蓬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过倪道士故居二首(其一)

服食知非误,先期汗漫游。

閒门山鬼啸,何处谷神留。

丹诀乾坤袐,玄文海岳收。

谁知松子宅,亦有世人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过倪道士故居二首(其二)

寂寞云君箓,摧残凤女台。

海田犹有变,洞壑岂无哀。

始学乘牛去,终期化鹤来。

室馀金灶火,千古不成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喜张子自滇至

故渚依黄鹤,长途自碧鸡。

瑶华归有赠,宝剑去曾携。

骥足衰难展,羊肠险遍跻。

从今无复出,溪上伴凫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