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高柏

石田硗硗地力燥,谁种双柏已高大。

长材夭矫堪巨栋,老顶萦纡若层盖。

雪下孔翠寒不起,风中笙簧清可爱。

菟丝幸好求女萝,莫倚纤柔欲无赖。

形式: 古风

翻译

贫瘠的石田土地干涸,是谁种下的两棵柏树已长得又高又大。
那长长的枝干弯曲有力,足以支撑起巨大的屋梁,老树冠如层层伞盖般繁复。
即使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时节,它们也纹丝不动,清风吹过,发出的乐声更是清脆悦耳。
菟丝和女萝缠绕生长,幸好它们相互依赖,不要仗着柔弱就耍无赖。

注释

石田:贫瘠的土地。
硗硗:贫瘠的样子。
地力:土壤肥力。
夭矫:弯曲而有力。
巨栋:大型建筑的栋梁。
老顶:老树的树冠。
萦纡:曲折盘旋。
层盖:多层的伞盖。
孔翠:形容柏树青翠。
寒不起:不畏严寒。
笙簧:笙和簧管乐器,这里指乐声。
清可爱:清脆可爱。
菟丝:一种寄生植物。
女萝:另一种寄生植物,常与菟丝共生。
纤柔:细弱。
无赖:放肆,不守规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首先,“石田硗硗地力燥,谁种双柏已高大”两句,通过对干涸土地和参天古柏的对比,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不经意间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接下来的“长材夭矫堪巨栋,老顶萦纡若层盖”则是从建筑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这棵古柏的雄伟与岁月的沧桑。

至于“雪下孔翠寒不起,风中笙簧清可爱”,诗人通过对雪地上翠绿色泽的描写,以及在风中飘扬的乐声,表现了即便是在严寒之中,也能感受到生命力的美好。这两句也许暗示着,即使在困境或艰难中,也应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最后,“菟丝幸好求女萝,莫倚纤柔欲无赖”则是诗人对生命中的追求与坚持的呼吁。这里的“菟丝”与“女萝”都是细弱植物,但它们生长的坚韧不拔正如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仍能顽强生存的人。在这两句中,诗人似乎是在劝诫人们,即便是柔弱之物,也应该有所追求,不应过分依赖他人的力量,而应当努力向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独到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城南江馆

汉江之北涯,轩宇颇高爽。

西南正空阔,时此托遐想。

谁家有竹石,更可悦新赏。

待学袁悯孙,乘兴欲直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将至陇城县

数日山林间,嵬眼复倾耳。

烦襟一以换,飘若方外士。

今朝出谷口,已觉俗虑起。

可惜身上衣,斑班遂尘滓。

回首林下游,何年赤松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

晚客无一来,独步入东谷。

园林已成就,此景颇不俗。

落落岩畔松,修修涧边竹。

爽气逼襟袖,清如新出浴。

寒泉激乱石,磊磊漱琼玉。

荒溪渍馀润,满地苔藓绿。

珍禽静相倚,毛羽华且缛。

高下相和鸣,不去若驯伏。

幽花杂红紫,点滴乱盈目。

坐久微风来,时闻散馀馥。

往年读书处,宛尔旧茅屋。

虽然小破坏,修整可数木。

开门拂轩窗,无限起蝙蝠。

纵横列虫网,不免自扫扑。

壁间细书字,多是亲写录。

当时苦谋身,如此用意毒。

于今三十年,才抵羊脾熟。

一从入仕路,行步每踖踧。

所畏惟简书,其甘者藜菽。

中间何大幸,致身在天禄。

无状陪俊游,俯首常自恧。

连章乞外补,得郡悉乡曲。

虽名二千石,敢自辞碌碌。

朝廷设新法,布作天下福。

或虑多垢玩,训戒稍严肃。

刺史当是时,能不为驱督。

行之以中道,勉副议者欲。

刻薄素所憎,忍复用刑狱。

进身岂不愿,实惧有阴戮。

昨从汉中归,于此度炎燠。

亲朋日相会,分义愈敦笃。

便欲从之游,投簪解朝服。

退自数年计,伏腊殊未足。

还当武康去,就养若鸡鹜。

贫虽士之常,于我何迫蹙。

箪瓢若自具,尚可继前躅。

奈何食口众,不比回也独。

东方千馀骑,导从催我速。

行复登长途,貌展心甚缩。

渊明岂俗士,幸此有松菊。

形式: 古风

彦思示望南山诗因答

余于岐雍间,屡走官道上。

终南百里近,不得迂马访。

徒常饫双眼,引首旦夕望。

群峦突天起,气势颇豪王。

余名爱山者,所见亦无量。

嵩华最魁杰,诗之岂曾让。

至此觉才弱,不敢辄名状。

世谓秦土强,舍是孰为壮。

彦思奇伟士,雅志同所尚。

近自山中来,满幅以诗贶。

凡是山胜绝,钩罥付心匠。

驱联以大语,句度实奔放。

豁若展图画,压纸千万嶂。

读之未云彻,早自肝胆丧。

试欲效其说,无迹可依傍。

坐见山所有,已若一携杖。

何当俯清渭,解带濯尘坱。

掉手入岩谷,琴樽乐幽旷。

浩漭八极大,冥心恣飘飏。

此意殊未谐,临风一悽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