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

晚客无一来,独步入东谷。

园林已成就,此景颇不俗。

落落岩畔松,修修涧边竹。

爽气逼襟袖,清如新出浴。

寒泉激乱石,磊磊漱琼玉。

荒溪渍馀润,满地苔藓绿。

珍禽静相倚,毛羽华且缛。

高下相和鸣,不去若驯伏。

幽花杂红紫,点滴乱盈目。

坐久微风来,时闻散馀馥。

往年读书处,宛尔旧茅屋。

虽然小破坏,修整可数木。

开门拂轩窗,无限起蝙蝠。

纵横列虫网,不免自扫扑。

壁间细书字,多是亲写录。

当时苦谋身,如此用意毒。

于今三十年,才抵羊脾熟。

一从入仕路,行步每踖踧。

所畏惟简书,其甘者藜菽。

中间何大幸,致身在天禄。

无状陪俊游,俯首常自恧。

连章乞外补,得郡悉乡曲。

虽名二千石,敢自辞碌碌。

朝廷设新法,布作天下福。

或虑多垢玩,训戒稍严肃。

刺史当是时,能不为驱督。

行之以中道,勉副议者欲。

刻薄素所憎,忍复用刑狱。

进身岂不愿,实惧有阴戮。

昨从汉中归,于此度炎燠。

亲朋日相会,分义愈敦笃。

便欲从之游,投簪解朝服。

退自数年计,伏腊殊未足。

还当武康去,就养若鸡鹜。

贫虽士之常,于我何迫蹙。

箪瓢若自具,尚可继前躅。

奈何食口众,不比回也独。

东方千馀骑,导从催我速。

行复登长途,貌展心甚缩。

渊明岂俗士,幸此有松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晚年归隐的士人,回到曾经居住的东谷旧隐之地。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

“落落岩畔松,修修涧边竹。”两句勾勒出山林之美,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宁静、坚定的内心状态。岩石旁的松树,溪流边的细竹,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给人以力量和生命力之感。

“幽花杂红紫,点滴乱盈目。”这一句,则让人感到诗人对周遭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沉醉。花开得恰到好处,不仅色彩斑斓,而且数量充沛,让人的视觉得到极大的满足。

“往年读书处,宛尔旧茅屋。”这一句,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生活场景,那时的读书之地,如今已是破败不堪,但依然可见当年的痕迹。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

“中间何大幸,致身在天禄。”这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激和惊喜,能够有机会进入仕途,得到朝廷的恩泽,实属不易。

“无状陪俊游,俯首常自恧。”诗人虽然身处高位,却并未忘记自己的起点,对于不能与朋友同游而感到懊恼和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诗人在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之同时,也不忘初心,对自己的过往有着深刻的反思。在仕途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内心依然保持着谦逊和自省。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彦思示望南山诗因答

余于岐雍间,屡走官道上。

终南百里近,不得迂马访。

徒常饫双眼,引首旦夕望。

群峦突天起,气势颇豪王。

余名爱山者,所见亦无量。

嵩华最魁杰,诗之岂曾让。

至此觉才弱,不敢辄名状。

世谓秦土强,舍是孰为壮。

彦思奇伟士,雅志同所尚。

近自山中来,满幅以诗贶。

凡是山胜绝,钩罥付心匠。

驱联以大语,句度实奔放。

豁若展图画,压纸千万嶂。

读之未云彻,早自肝胆丧。

试欲效其说,无迹可依傍。

坐见山所有,已若一携杖。

何当俯清渭,解带濯尘坱。

掉手入岩谷,琴樽乐幽旷。

浩漭八极大,冥心恣飘飏。

此意殊未谐,临风一悽怆。

形式: 古风

彦思有北楼见寄之作依韵和答

峨峨守居城上楼,最宜登览群物秋。

层檐高搴碍翠岭,采槛直出横清流。

烟中岛屿远历历,风外岩壑寒飕飕。

主人好事客意乐,日夕幸此忘幽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彦思惠榅桲因谢

秦中物专美,榅桲为嘉果。

南枝种府署,高树立婀娜。

秋来放新实,照日垂万颗。

中滋甘醴酿,外饰素茸裹。

彦思摘晨露,满合持赠我。

复侑以佳句,再拜极所荷。

珍之不敢尽,玩已即深锁。

兹焉遂名产,沙苑忽幺么。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待雪

向晚欲雪天气阴,木叶乱飞杂归禽。

城头徙倚待飘洒,东北万里皆云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