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

天上掌纶手,阃外折冲才。

发踪指示,平荡全楚息氛埃。

缓带轻裘多暇,燕寝森严兵卫,香篆几徘徊。

襦裤见歌咏,桃李藉栽培。紫泥封,天笔润,日边来。

趣装入觐,行矣归去作盐梅。

祖帐不须遮道,看取眉间一点,喜气入尊罍。

此去沙堤路,平步上三台。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孝祥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一)》。从艺术构成来看,此诗采用了当时流行的词牌“水调歌头”,这种形式要求上下阕的句式和韵脚有一定的规定。

诗人在开篇便以天象比喻君王,"掌纶手"指代帝王握有天命之权柄,而"阃外折冲才"则暗示着朝廷外部人才济济。接着"发踪指示"表明帝王对臣民的引导和指引,而"平荡全楚息氛埃"则描绘了诗人希望国家清除楚地(泛指南方地区)的不正之气,恢复安宁。

下片转折处"缓带轻裘多暇"描写的是帝王在宫中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紧接着"燕寝森严兵卫"则表明了帝王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而后"香篆几徘徊"则是诗人借用香炉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和谐与亲密。

随后的"襦裤见歌咏,桃李藉栽培"表达了对帝王德行及治国方针的赞美。"紫泥封,天笔润,日边来"则是诗人通过皇帝使用紫色官印和神圣的笔触来比喻君权的尊贵与神圣。

最后几句"趣装入觐,行矣归去作盐梅。祖帐不须遮道,看取眉间一点,喜气入尊罍。此去沙堤路,平步上三台"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君王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自己能得到君主的恩宠和赏识,以至于能够平步青云,达到更高的官位。

整首词充满了对皇权的歌颂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个人愿望和对理想政局的向往。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送谢倅之临安

客里送行客,常苦不胜情。

见公秣马东去,底事却欣欣。

不为青毡俯拾,自是公家旧物,何必更关心。

且喜谢安石,重起为苍生。圣天子,方侧席,选豪英。

日边仍有知己,应剡荐章间。

好把文经武略,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

勋业在此举,莫厌短长亭。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十二)垂虹亭

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

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

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飙千里,鸥鹭亦翩翩。

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

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

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

不用知馀事,莼鲙正芳鲜。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先]韵

水调歌头(其九)闻采石战胜和庞佑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长相思

小楼重。下帘栊。万点芳心绿间红。秋千图画中。

草茸茸,柳松松。细卷玻璃水面风。春寒依旧浓。

形式: 词牌: 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