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九)闻采石战胜和庞佑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注释

雪洗:洗刷。
这里用“雪”字,疑与冬天用兵有关。
风约楚云留:说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这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参加前方工作,故云楚云。
悲壮:指悲壮的胜利战绩。
吹角:奏军乐,这里象征胜利的凯歌。
风景:用《世说新语》载周“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语意,指宋南渡。
燃犀处: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
怪物指金兵。
香囊:《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兰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地,遂止。
”乘风去:《南史·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胸怀大志,曾对叔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九》。张孝祥以其雄浑的文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抱国事的心声。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开篇即以清新之笔勾勒出一幅雪后初晴的画面。雪花纷飞,如同洗净了一切污秽,让大地回归到一种宁静的状态,而风又似乎在轻抚着那些久远的楚国云烟,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诗人问道,是谁在这荒废的古城楼上,以角声诉说着悲壮的情怀?这里不仅是对过去英雄事迹的一种缅怀,更是诗人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历史沧桑变化所持有的无限感慨。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接下来,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豪情壮志,如同广阔的湖海一般,无边无际。而关塞之地,虽然现在已是另一种风光,但在夜深人静之时,以烛光审视那些古老的兵器(吴钩),却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胜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胜利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如同巨兽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与天相接,这种壮观的景象充分展示了诗人的豪放情怀。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诗人回忆起往昔,与朋友周、谢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日子如同春天一般鲜活而又丰盛。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一个女子(小乔)初次出嫁的情景,她的香囊还未打开,而诗人自己则是在悠然自得中品味着往昔的功业和荣耀。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随后,诗人笔触转向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那些矗立在江边的岩石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尤为壮观。肥水河畔,桥边的野草也因秋风而萧索,这一切都让人不禁产生无尽的忧愁。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诗人再次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与朋友共度的欢乐岁月,如同春天一般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后,“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表达了诗人想要随着风而去,像舟行者击打桨板,在奔腾不息的江水中前进的决心。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力的肯定,也是对于历史洪流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誓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怀念,对于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个人壮志和对未来不懈追求的决心。它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种精神的抒发,是宋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长相思

小楼重。下帘栊。万点芳心绿间红。秋千图画中。

草茸茸,柳松松。细卷玻璃水面风。春寒依旧浓。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风入松.蜡梅

玉妃孤艳照冰霜。初试道家妆。

素衣嫌怕姮娥妒,染成宫样鹅黄。

宫额娇涂飞燕,缕金愁立秋娘。湘罗百濯蹙香囊。

蜜露缀琼芳。蔷薇水蘸檀心紫,郁金薰染浓香。

萼绿轻移云袜,华清低舞霓裳。

形式: 词牌: 风入松 押[阳]韵

生查子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多丽

景萧疏,楚江那更高秋。

远连天,茫茫都是,败芦枯蓼汀洲。

认炊烟,几家蜗舍,映夕照,一簇渔舟。

去国虽遥,宁亲渐近,数峰青处是吾州。

便乘取,波平风静,荃棹且夷犹。

关情有,冥冥去雁,拍拍轻鸥。

忽追思,当年往事,惹起无限羁愁。

拄笏朝来多爽气,秉烛夜永足清游。

翠袖香寒,朱弦韵悄,无情江水只东流。

柂楼晚,清商哀怨,还听隔船讴。

无言久,馀霞散绮,烟际帆收。

形式: 词牌: 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