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希白参军垂虹桥

长虹化作石嵯峨,震泽东头饮逝波。

势扼鱼龙潜水府,影连乌鹊跨天河。

胜游应去牵牛近,壮节真乘驷马过。

今日地维方板荡,力扶砥柱意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长虹般的气势化为险峻的山石,太湖之东它吞没了流逝的波涛。
它的威势控制着鱼龙潜藏的水府,身影连接着乌鹊飞越的天河。
美好的游览之地似乎靠近牛郎星,壮志凌云的气概如同疾驰的驷马。
如今大地正经历动荡,它又如何能支撑住砥柱的角色?

注释

长虹:形容气势如虹,这里比喻壮观的景象。
石嵯峨:形容山石高峻险恶。
震泽:古代对太湖的别称。
逝波:指流水或逝去的时光。
鱼龙潜水府:象征深邃的水域或神秘的地方。
乌鹊:古人常以乌鹊比喻吉祥和天河的渡口。
牵牛近:指牛郎星,传说中与织女相会的地方。
驷马过:形容快速奔驰,象征豪迈的气概。
地维:古代认为地的边缘。
板荡:比喻社会动荡不安。
砥柱:比喻能支撑危局的人或事物。
意如何:询问对方的决心或意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交织的画面。首句“长虹化作石嵯峨”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彩虹变幻成坚硬的岩石,形态奇特。紧接着,“震泽东头饮逝波”则勾勒出一幅波涛汹涌、水势浩瀚的景象,彰显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赞叹。

“势扼鱼龙潜水府,影连乌鹊跨天河”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宏伟与神秘。水中的生物形态各异(鱼龙),而光影则超越了现实空间(乌鹊飞跃于天河之上),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奇观的描绘。

“胜游应去牵牛近,壮节真乘驷马过”转而关注到了人物活动,诗中的人物似乎在参与某种盛大的游行或庆典活动,这些活动充满了力量与活力。使用的动词“牵”、“乘”,都强调了一种控制自然、驾驭自然力的英勇气概。

最后,“今日地维方板荡,力扶砥柱意如何”则是对当前时空的一种感慨和自问。这一句以一种哲理的语气结束了诗篇,似乎在反思人类活动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力量对于天命或宇宙秩序所能起到的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景象、生物、人物行为的描绘,以及最后的自省之问,展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触及哲学思考层面的深邃情感和丰富意境。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绵汉简诸公

绵汉风酸动杀机,北来铁骑遍驱驰。

几千里地弓刀运,百万人家骨肉糜。

鬼哭神号无限恨,蝇蛄蚋嘬有馀悲。

平生食禄何从避,留取香名百世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步瀛桥乐章

跨海虹霓浸不收,植楹鲵背耸于楼。

直通两岸东西路,横截一溪上下流。

网罗学士唐天子,管领英雄张状头。

醉墨淋漓题柱上,与君从此步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补史十忠诗(其九)少傅枢密使张公

士有守节死,岂以责武夫。

武夫尚能奇,消得银管书。

何许熊虎英,铁面美髯须。

护寒久枕戈,赴难甘捐躯。

金山定活著,志愿嗟违初。

江心集群策,炎精回一嘘。

间关障海滨,万死存赵孤。

时也可奈何,北风散樯乌。

漂漂竟何之,无乃膏鲸鱼。

渭滨多贵将,反笑斯人迂。

形式: 古风

补史十忠诗(其十)四川制置使知重庆府张公

坤维拓提封,形胜古天府。

血战五十秋,零落馀八柱。

江南传箭急,谁暇此回顾。

落日古渝城,杖钺乃甚武。

天东甑虽堕,吾自强支拄。

渡泸躬讨逆,归来战弥苦。

萧条下夔门,机阱伏中路。

咄咄快敌仇,谁欤掩抔土。

哀哉关西雄,国亡犹不负。

同时督军将,腰金插双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