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其三)

人境两俱夺,倒转舌头说。

四句若为分,昙花生枯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屑]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守卓所作的《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系列之一,具体为第三首。诗中运用了禅宗特有的语言游戏和比喻手法,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意味。

“人境两俱夺”,开篇即以“人”与“境”并提,暗示了超越世俗与自然的双重否定,意味着摆脱了凡尘的束缚与外界的干扰,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倒转舌头说”,进一步强调了言语的特殊性,似乎在说反话或使用隐喻,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语言背后的真实含义。“四句若为分”,则提出了一个关于诗歌结构的问题,似乎在探讨如何将四句话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暗示了禅宗中关于“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哲学思想。“昙花生枯蘖”,最后以“昙花”与“枯蘖”相对比,昙花虽美却短暂,枯蘖虽平凡却长久,以此来表达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语言游戏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禅宗独特的智慧和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释守卓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超越表象、直指本心的禅宗精神,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意义、存在价值的深层思考。

收录诗词(162)

释守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其四)

人境俱不夺,东西任该抹。

七九六十三,相逢阿喇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曷]韵

总颂

人境夺不夺,千手未拈掇。

捧出黄金盘,赠君贮明月。

形式: 偈颂

答问颂五首(其一)

有宾有主,父子规程。子无线索,妙辨纵横。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答问颂五首(其二)

一棒一条痕,蒺藜好自吞。

仙陀还蹉过,赢得瞎驴存。

形式: 偈颂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