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棒一条痕,蒺藜好自吞。
仙陀还蹉过,赢得瞎驴存。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深刻哲理。"一棒一条痕,蒺藜好自吞",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磨砺与自我反省,如同僧人施以一棒,留下痕迹,促使修行者深入内心,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正如吞下蒺藜,虽痛苦却能促进成长。"仙陀还蹉过,赢得瞎驴存",则进一步阐述了在修行路上,可能会错过某些看似重要的事物(仙陀),但最终能够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真实(瞎驴存),即不被外物所迷惑,坚守本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了禅宗中关于修行、觉悟与自我超越的核心理念,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勇于自我反思,坚持内心的真实,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自由。
不详
东山水上行,枯骨壮韩情。
藤林荒已久,三句若为明。
乌鸡头带雪,偏正没安排。
明月堂前意,悠悠莫乱猜。
问取修山主,浅浅实甚深。
若谓唯心现,玄艘已陆沉。
宗门一句,明明独露。孰辨端倪,胡为指注。
指注不真,镜像空尘。空尘何立,镜像谁入。
当机则应,头头非剩。触处俱宣,句句通玄。
门门宾主,互正互偏。含容透脱,千江一月。
无在不在,谁憎谁爱。焕尔既明,森然不碍。
不碍既明,金刚眼睛。穷幽测显,神妙体灵。
妙灵不住,无生不生。是宜超越,所以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