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谒李忠简公祠》由明代诗人黄志尹所作,通过对李忠简公祠的描绘与赞颂,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诗中以“龙图遗像背禅堂”开篇,巧妙地将李忠简公的形象与禅宗文化相联系,寓意其品德高尚,如同龙图般威严而深邃。接着,“具见丹心的向阳”一句,以“丹心”比喻忠贞不渝之心,形象地表达了李忠简公的赤诚与向善之志。
“四面洪涛涵正气,一庭明月自清光”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李忠简公的高尚品格和清明的内心世界。洪涛象征着外界的种种挑战与压力,而“涵正气”则表明他能以正直之气应对,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一庭明月自喻其人格的高洁与明亮,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生膺男爵无馀禄,殁著贤声有抗章”两句,通过对比生前的荣誉与死后留下的名声,强调了李忠简公不仅在生时享有尊贵的地位,更在身后留下了令人敬仰的声誉。其中“抗章”一词,意指他敢于直言进谏,体现了其勇于担当、不畏强权的精神。
最后,“血食万年香火地,绳家名世代成行”两句,表达了对李忠简公功德的永恒纪念与后世子孙的传承。血食,古代祭祀祖先或神灵的祭品,此处借指李忠简公的英名将被后人永远铭记;“绳家名”,意为家族的名声,暗示他的美德与功绩将激励后代,世代相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忠简公祠的景物描写和对其品德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先贤的深切敬仰,也寄托了对高尚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