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岭

宝刹崔嵬俯夕阴,何人曾此布黄金。

岭头风雨来天地,阁上浮云变古今。

正好凭虚生远眺,何妨揽胜入孤吟。

诗成却自嫌饶舌,欲證菩提不染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阁岭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首联“宝刹崔嵬俯夕阴,何人曾此布黄金”以金阁岭的巍峨与夕阳的映照起笔,引出对历史的遐想,仿佛有人曾在此铺陈黄金,赋予了金阁岭一种神秘而辉煌的历史色彩。

颔联“岭头风雨来天地,阁上浮云变古今”则进一步展现了金阁岭的自然景观与时间流转的哲思。风雨从山岭之巅而来,似乎连接着天地之间的变化;阁上的浮云则见证了历史的更迭,将古今相连,让人感受到自然与时间的永恒循环。

颈联“正好凭虚生远眺,何妨揽胜入孤吟”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内心感受。他选择站在高处远眺,沉浸在自然之美中,通过吟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尾联“诗成却自嫌饶舌,欲證菩提不染心”则是诗人对自己创作的反思。在完成诗歌后,他意识到语言或许无法完全捕捉到眼前的景象与内心的感悟,但正是这种追求与尝试,使他更加接近了内心的平静与真理(此处的“菩提”常指佛教中的觉悟),最终达到了不被外界所染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阁岭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32)

孙传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林寺

八水空怜翠欲浮,西林胜概委荒邱。

鹫宫半没祥光杳,狮迹徒存猛气收。

游客无缘瞻宝树,寺僧犹自说灵湫。

岂因二圣谭锋尽,只合同归一默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清凉石僧舍同诸丈坐谈

落落襟期总出尘,看山况复尽閒身。

世情龌龊惟儿女,我辈萧疏自主宾。

掬得青霞同作帔,藉来碧草共为茵。

相怜欲问清凉隐,孰是人生未了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台

才过八水上西台,瞻眺那堪重客哀。

佛解固应藏瓦砾,法身岂合委蒿莱。

金莲火后花弥发,宝炬燃时影自开。

莫讶诸僧悲怆甚,袛馀法象未全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中台

中峰清胜俯诸天,六月登临倍爽然。

泉迸都从绝顶出,雷鸣还自下方传。

经楼骋望群峰列,佛塔投诚一炬燃。

衲子似怜尘梦苦,梵声彻夜醒人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