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闻(其四)

一拳打碎旧山河,两手公然斗柄挼。

鸲鹆往来谣语恸,鱼龙曼衍戏场多。

火焚袄庙连烽燧,辙涸羁臣乞海波。

至竟辽东多浪死,尚夸十万剑横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述闻(其四)》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

首句“一拳打碎旧山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打破传统、颠覆现状的强烈冲击感,暗示了社会变革的剧烈程度。接下来的“两手公然斗柄挼”则进一步描述了权力斗争的激烈,形象地比喻为争夺天权的激烈对抗,暗含着政治斗争的残酷与不公。

“鸲鹆往来谣语恸”一句,通过鸲鹆(即八哥)的频繁移动和啼叫,象征着民间舆论的传播与民众情绪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舆论力量的关注。而“鱼龙曼衍戏场多”则以戏台上的表演隐喻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表演和伪装,揭示了社会表象下的虚伪与复杂。

“火焚袄庙连烽燧”一句,将宗教场所的焚烧与烽火连天的战争景象并置,对比强烈,既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也暗示了宗教与政治冲突的加剧。“辙涸羁臣乞海波”则通过车辙干涸、羁臣(被囚禁的官员)向大海求救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绝望,以及他们对自由与希望的渴望。

最后,“至竟辽东多浪死,尚夸十万剑横磨”两句,总结了辽东地区因战乱导致大量无辜平民死亡的悲剧,同时讽刺了统治者或权贵们在战乱中仍能炫耀武力,显示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和统治者虚伪性的深刻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意象和象征的运用,深刻揭示了晚清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以及其中蕴含的复杂矛盾与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述闻(其五)

拨帜先登径上台,炮声震地忽轰雷。

一齐扰扰嗟鱼烂,万目眈眈看虎来。

铁铸六州成大错,衣香七市付沈灰。

联盟守约连名奏,赖有维持半壁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述闻(其六)

禹迹芒芒画九州,到今沧海竟横流。

合纵敢拒三天下,雪耻将寻九世雠。

事势可如骑虎背,功名偏赏烂羊头。

是谁画诺谁传诏?一纸明贻万国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述闻(其七)

忽洒龙漦翳太阴,臣夭主窳到于今。

风轮壤动天难补,磐石无人陆竟沈。

揖盗开门终自误,虐臣衅鼓果何心。

当时变政翻新案,早使尤臣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述闻(其八)

飞角侵边局早输,国家虽缺尚金瓯。

剪分鹑首天何醉?再拜鹃声帝独尤。

藉寇终除钩党祸,函图看送罪臣头。

祖功宗德王明圣,岂有乾坤一掷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