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观竞渡

香红飘没明春水,寒食万家游舫。

整整斜斜,疏疏密密,帘缬旗红相望。江波荡漾。

称彩舰龙舟,绣衣霞桨。

舞楫争先,歌笑箫鼓乱清唱。

重来刘郎又老,对故园桃红春晚,尽成惆怅。

泪雨难晴,愁眉又结,翻覆十年手掌。如今怎向。

念舞板歌尘,远如天上。斜日回舟,醉魂空舞扬。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翻译

香气红花随春水消散,寒食节时万船游人欢畅。
船只排列整齐又歪斜,疏疏密密,红色帘幔与旗帜遥相呼应。江面波光粼粼。
华丽的龙舟和彩舰,绣衣桨手挥动着如霞的船桨。
竞相划桨,歌声笑声与箫鼓声交织,清脆响亮。
再次来访的我已老去,面对故乡晚春桃花,满心惆怅。
泪水如雨,愁眉紧锁,十年时光如掌中翻覆,如今何去何从。
回忆起舞板歌尘,仿佛在遥远的天边。夕阳西下,醉酒的灵魂空自起舞。

注释

香红:香气与红色的花朵。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
游舫:游船。
帘缬:带有图案的帘子。
龙舟:端午节竞渡用的舟。
舞楫:舞动船桨。
刘郎:借指诗人自己。
故园:故乡。
愁眉:忧愁的表情。
舞板:古代的一种舞蹈道具。
斜日:落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明显是春日的画面,通过对色彩和景象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场盛大的船只竞渡活动。开篇便以“香红飘没明春水”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氛围,而“寒食万家游舫”则展示了人们在寒食节期间的游乐情景。

诗中“整整斜斜,疏疏密密,帘缬旗红相望”描绘的是船上的布置和装饰,以及观众们的欢聚场面。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对节庆活动的热爱,也反映出社会的繁荣与人民的喜悦。

“江波荡漾”一句,则让人感受到水面的波动和活力,配合后文中的“称彩舰龙舟,绣衣霞桨”,可知这是一个色彩斑斓、装饰华丽的场景。诗人的用词如“舞楫争先,歌笑箫鼓乱清唱”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竞渡现场的热闹与激烈。

然而,在这欢乐的背后,诗人却透露出一丝哀愁。他们通过“重来刘郎又老,对故园桃红春晚,尽成惆怅”表达了岁月匆匆、光阴荏苒的感慨,以及面对美好时光无法长存的无奈。而“泪雨难晴,愁眉又结,翻覆十年手掌。如今怎向”则是诗人对往昔情景和友人的思念之情深处。

最后,“念舞板歌尘,远如天上。斜日回舟,醉魂空舞扬。”一段,则是一种超脱的表达,似乎是在说尽管时间流逝、事物变迁,但美好的记忆仍旧在心中挥之不去,就像那舞板上的歌声,仿佛飘散在天际。斜日回舟,也许是诗人在景色与情感的交织下选择了回归,而“醉魂空舞扬”则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是对自由与解脱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竞渡活动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时代的繁华与个人的哀愁交织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34)

吕渭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吕滨老。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 字:圣求
  • 籍贯:嘉兴(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极相思(其一)

拂墙花影飘红。微月辨帘栊。

香风满袖,金莲印步,狭径迎逢。

笑靥乍开还敛翠,正花时、却恁西东。

别房初睡,斜门未锁,且更从容。

形式: 词牌: 极相思

极相思(其二)

西园斗草归迟。隔叶啭黄鹂。

阑干醉倚,秋千背立,数遍佳期。

寒食清明都过了,趁如今、芍药蔷薇。

衩衣吟露,归舟缆月,方解开眉。

形式: 词牌: 极相思

沁园春

复把元宵,等闲过了,算来告谁。

整二年三岁,尊前笑处,知他陪了,多少歌诗。

岂信如今,不成些事,还是无聊空皱眉。

争知道,冤家误我,日许多时。心儿。转更痴迷。

又疑道、清明得共伊。

但自家晚夜,多方遣免,不须烦恼,雨月为期。

用破身心,博些欢爱,有后不成人便知。

从来是,这风流伴侣,有分双飞。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豆叶黄/忆王孙(其三)

轻罗团扇掩微羞。酒满玻璃花满头。

小板齐声唱石州。月如钩。一寸横波入鬓流。

形式: 词牌: 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