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锦缠头》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华丽的锦缠头装饰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奢华与艺术的融合。
首句“五色离披缀素秋”,以“五色”形容锦缠头的色彩斑斓,“离披”则描绘出其繁复交织的图案,与“素秋”(秋天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华美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谁翻宫样出缠头”,则引出了锦缠头的设计灵感可能源自宫廷,暗示其制作工艺之高超与独特。
“支机织女银河下,伎乐仙人画绣游”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将织女与银河、仙人与音乐结合,不仅增添了浪漫色彩,也象征着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织女在银河之下织锦,仙人在画卷中演奏音乐,这些意象都强调了锦缠头的精美绝伦。
“豪客相看金不惜,蜀江未濯锦争流”描绘了人们对于锦缠头的喜爱与追求,无论是豪客还是普通人,都愿意不惜代价来拥有这样的珍品。同时,蜀江未濯(未洗)的锦争流,形象地表现了锦缠头的珍贵与稀缺,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最后,“自怜尚有斑衣在,戏綵风前老未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但仍能欣赏到如此美丽之物的自得与满足。斑衣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老人穿着的衣物,与锦缠头形成对比,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锦缠头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艺术品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奢华与美的追求,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