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矣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扫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踰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形式: 古风

翻译

檐下的微风吹动修长的竹子,整夜都能听到竹叶相碰撞的声音。
早晨远望山头的松树,孤独而清瘦,仿佛被冻得快要折断。
我高兴地清扫茅亭,期待着欣赏即将到来的飞雪。
等待的时间已经过去,双脚却因寒冷坚硬如铁。
青山依然青翠,傍晚的雨空寂凄凉。
难道不是因为这里的地气偏湿,使得旧有的湿气无法排泄。
剪裁的水从云层落下,只在虚空中停留。
今年腊月里的寒意格外深,人们都称赞这是一场严寒。
这是雪来临的前兆,能荡涤岭南的炎热。
疍家老人不必惊慌,大自然的变化并无差别。
将来烟雾缭绕的丛林中,也会有奇异的花朵盛开。
草色滋润如酥油,看看那些原本枯黄的草木,它们又焕发生机。

注释

檐风:檐下的微风。
修竹:修长的竹子。
玉相戛:竹叶相碰撞的声音。
晓望:早晨远望。
孤瘦:孤独而清瘦。
准拟:期待。
飞雪:飞舞的雪花。
踰时:超过预定时间。
脚硬冷如铁:双脚冻得像铁一样硬。
全不老:依然青翠。
凄绝:凄凉至极。
地气偏:地气过湿。
湿浊:湿气。
不泄:无法排泄。
剪水:剪裁的水。
虚空歇:在虚空中停留。
腊中寒:腊月里的严寒。
凛冽:刺骨的寒冷。
雪先声:雪的预兆。
荡洗:荡涤。
造化:大自然。
烟瘴林:烟雾缭绕的丛林。
琪花:奇异的花朵。
草色润如酥:草色滋润如酥油。
焦枯活:枯黄的草木恢复生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檐下竹叶在风中摩擦的清音,以及山头松树在严寒中显得孤独而坚韧的画面。诗人本期待一场飞雪,但久候未至,只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他感叹青山依旧翠绿,暮雨却带来凄凉。诗人认为这罕见的苦寒可能是由于地气潮湿,积雪未能降临。他以比喻表达,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腊月寒冬将荡涤岭南的炎热,提醒人们不必惊慌,因为即使是烟瘴之地,也会有生机勃发之时。最后,他以滋润的草色象征着严寒中的复苏活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岭南冬季的特殊气候和生命的顽强。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建炎丁未自中夏徂秋不雨七夕日戏成一诗简牛郎织女云

今夕知何夕,织女逢牵牛。

云軿拥高汉,仙事传风流。

人间适焦窘,龟兆生田畴。

当时大军后,皆抱糠籺忧。

我劝二星者,鹊桥无谩游。

曷不攀天河,驾浪鞭龙头。

共化油然云,白雨淋九州。

无庸事机巧,下副儿女求。

良宵幸款曲,愿尔深自谋。

无令一年中,虚烦天地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或问茉莉素馨孰优予曰素馨与茉莉香比肩但素馨叶似蔷薇而碎枝似酴醾而短大率类草花比茉莉其体质闲雅不及也

茉莉天姿如丽人,肌理细腻骨肉匀。

众叶薿薿开绿云,小蕊大花气氤氲。

素馨于时亦呈新,蓄香便未甘后尘。

独恨雷五虽洁清,珠玑绮縠终坐贫。

形式: 古风

招潘文虎

亲朋数日闻,俯仰作礼数。

既事还书斋,妙画倚庭柱。

春蚓细萦纡,知子常我顾。

坐此尘俗因,颜色阻良晤。

迟疑负中心,恍若失所遇。

新诗今鼎来,车马审留驻。

拨置或少间,尚几枉前步。

别来胸腹奇,彼此欲呈吐。

当为扫中庭,柏子香一炷。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枕上闻雪声

日落天风彻骨清,疏疏玉片舞中庭。

梦回细响鸣松竹,误作春蚕食叶声。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