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其二)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琴瑟在我禦,经书满我几。

措足践坦道,悦心有妙理。

顽冥非所惩,贤达何靡靡。

乾乾怀往训,敢忘惜分晷?

悠哉天地内,不知老将至。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为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杂诗三首》之二,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青山清我目”,以青山的清丽映照诗人的心灵,暗示自然之美能净化人的心灵。接着“流水静我耳”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流水的宁静不仅让耳朵得到休息,也使心灵得以平静。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琴瑟在我御,经书满我几。”诗人将自己比作弹奏琴瑟的乐师和阅读经书的学者,形象地展示了他对艺术与学问的热爱。琴瑟代表了艺术的表达,经书则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措足践坦道,悦心有妙理。”诗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脚踏实地,就能找到内心的喜悦和真理。这里的“坦道”既指实际的道路,也暗喻人生之路,而“妙理”则是指深奥的人生哲理或宇宙真理。

“顽冥非所惩,贤达何靡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固执己见和不思进取的态度的批判,同时也赞美了贤达之士的智慧与成就。通过对比顽冥与贤达,诗人强调了追求智慧和道德的重要性。

“乾乾怀往训,敢忘惜分晷?”诗人以“乾乾”形容自己的勤奋努力,表示时刻铭记前人的教诲,不敢忘记珍惜时间。这反映了他对自己行为的严格要求和对时间的珍视。

最后,“悠哉天地内,不知老将至。”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享受,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这句话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体验的交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守仁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杂诗三首(其三)

羊肠亦坦道,太虚何阴晴?

灯窗玩古《易》,欣然获我情。

起舞还再拜,圣训垂明明。

拜舞讵逾节,顿忘乐所形。

敛衽复端坐,玄思窥沉溟。

寒根固生意,息灰抱阳精。

冲漠际无极,列宿罗青冥。

夜深向晦息,始闻风雨声。

形式: 古风

袁州府宜春台四绝(其一)

宜春台上还春望,山水南来眼未尝。

却笑韩公亦多事,更从南浦羡滕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袁州府宜春台四绝(其二)

台名何事只宜春,山色无时不可人。

不用烟花费妆点,尽教刊落尽嶙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袁州府宜春台四绝(其三)

持修江藻拜祠前,正是春风欲暮天。

童冠尽多归咏兴,城南兼说有温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