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虎丘

望中平坦独崔嵬,根跨沧溟浪打回。

不是巨灵潜擘与,祇应蓬岛暗飞来。

经坛烟染千株石,丹井云封万古苔。

翠色高通苏郡内,满城清雅绝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远望中唯有它高耸独立,根基深入沧海,任凭波浪拍打。
并非人力所能塑造,或许是仙岛上的神灵悄悄飞来落下。
佛经讲坛被烟雾染成一片,丹井周围云雾缭绕,千年青苔覆盖。
翠绿之色直通苏州城内,满城清幽雅致,远离尘世喧嚣。

注释

平坦:形容地势平缓。
崔嵬:形容山峰高大。
沧溟:古代对大海的称呼。
擘与:分开赠送,这里指建筑或物体的形成。
蓬岛: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
经坛:佛教讲经的场所。
丹井:炼丹时挖的井,此处可能象征道教修行之处。
翠色:绿色,形容植物茂盛。
苏郡:古代苏州的别称。
绝尘埃:远离尘世的污垢和喧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山水景观,其中“望中平坦独崔嵬”表现出一派开阔之景,山峦独立,如同巨人立于大地。"根跨沧溟浪打回"则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波涛汹涌,山根伸入水中的壮观。"不是巨灵潜擘与,祇应蓬岛暗飞来"通过神话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超自然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经坛烟染千株石,丹井云封万古苔”描绘出一处修仙炼丹之所,历经岁月,古苔覆盖,显得神秘而又庄严。"翠色高通苏郡内,满城清雅绝尘埃"则表明这座山不仅自然景观秀丽,甚至连整个城市都被其影响,变得清新脱俗,不染尘嚣。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将虎丘山的壮美与神秘,以及它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2)

李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行见菊

野色芬敷洗露香,篱边不减御衣黄。

繁英自剪无人插,应笑陶潜两鬓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修书记游天台

尘事日败人,筋力随以劳。

三年梁溪上,俯仰如桔槔。

穷巷躬水菽,杜门匪禅逃。

修公岩壑人,臭味合我曹。

閒从茗碗集,有往不待招。

清芬落净几,宴坐挥霜毫。

脱略畦畛外,寂寞期久要。

春风草离离,飞花照方袍。

朝来遽别我,明月挂一瓢。

笑指天台云,意气东南高。

去去不可挽,独鹤鸣九皋。

会看精进力,觉性一宿超。

全提法王法,众说障奔涛。

大千廓沙界,体现无丝毫。

异时药山偈,问道惭非翱。

形式: 古风

送燕明仲归常熟

东南江海郡,瘴雾腥蛟螭。

土俗异乡县,客子怀归思。

归思何从返,远道伤百危。

干戈久未定,一水分华夷。

壮士争挽强,觅爵唾手期。

而我痴绝甚,尚复事毛锥。

三年行在所,短褐风霜欺。

生理寄茅栋,不饱藿与藜。

苦辛攻积忧,欲语听者谁。

赖有燕公子,好事颇见奇。

邻墙肯相过,情话肝胆披。

君才駃騠骏,不受尘埃羁。

骧首志千里,蹲踏风云垂。

乃翁名世将,先朝补邦基。

殊勋鼎彝在,劲节不少亏。

后昆德泽盛,衮衮固未衰。

形式: 古风

一井金(其一)

绿阴清昼。两茸茸、梅子黄时候。华堂金兽。

香润炉烟透。舞燕回轻袖。歌凤翻新奏。

院静人稀,永日迟迟花漏。

形式: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