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台湾竹枝词(其三)》由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开山辟地的艰辛与决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鼾睡他人未肯容”,形象地描绘出他人熟睡之时,开山者却毅然决然,不畏艰难,勇于行动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现了开山者的勇气和毅力,也暗含着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与挑战。
“开山新议达宸衷”则进一步揭示了开山行动的深层意义,它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开拓,更是传达给最高统治者的心声,表达了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渴望与决心。
“荒山逐渐开硗确”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开山过程中的艰苦与不易。从荒芜之地到逐渐开辟出肥沃的土地,这一过程充满了汗水与辛劳,体现了开山者的坚韧不拔。
“草草何能便浚封”则表达了对开山成果的期待与担忧。虽然荒山已逐渐被开垦,但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片土地,使之成为繁荣富饶之地,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句诗既是对开山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开山辟地的艰难历程,以及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丘逢甲以诗言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也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