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

少年不知秋,喜闻西风生。

老大多感伤,畏此蟋蟀鸣。

况乃舍亲友,抱病独远行。

中夜卧不周,恻恻感我情。

起视天正黑,弱云乱纵横。

似有霰雪飘,不复星斗明。

时节忽如此,重令壮心惊。

谅无同忧人,樽酒安可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年少时不懂秋天的韵味,喜欢听西风吹过的声音。
年长者多感怀,害怕听到蟋蟀的鸣叫。
更何况要离开亲朋好友,带着疾病独自远行。
半夜醒来,四周寂寥,心中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起身看去,天空漆黑一片,弱云纷乱如织。
似乎有霰雪飘落,星星不再明亮。
季节忽然变换,再次触动我壮志未酬的心。
想必没有与我同感忧虑的人,酒杯中的酒又能向谁倾诉呢?

注释

秋:秋天的韵味。
西风:秋季的凉风。
感伤:感慨、悲伤。
蟋蟀:秋天常见的昆虫,象征哀愁。
舍:离开。
抱病:带着疾病。
中夜:半夜。
恻恻:形容悲凉、凄切。
弱云:稀疏的云彩。
霰雪:小冰粒,类似雪但质地较硬。
壮心:雄心壮志。
同忧人:有同样忧虑的人。
樽酒:盛酒的器皿,代指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伤。开头两句“少年不知秋,喜闻西风生”表达了年轻时对秋天的无知与欢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大多感伤,畏此蟋蟀鸣”则透露出对生命易逝和死亡的恐惧。接下来的“况乃舍亲友,抱病独远行”表明诗人在秋天这种萧瑟的氛围中,不仅要承受情感上的孤独,还要面对身体的不适。

诗人继续描述夜晚的景象,“中夜卧不周,恻恻感我情”,这是他内心深处的忧伤和不安。接着是“起视天正黑,弱云乱纵横”,通过对夜空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悲凉的情感。而“似有霰雪飘,不复星斗明”则让人感觉到秋夜的寂静和寒冷。

最后两句“时节忽如此,重令壮心惊。谅无同忧人,樽酒安可倾?”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这样的世界,是否还有放纵饮酒以忘却忧愁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孤独的深刻体会,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西帅

吾君英睿超光武,良将西征捍隗嚣。

誓斩郅支聊出塞,生擒颉利始归朝。

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

好立功名标竹素,莫教空说霍嫖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观王氏雪图

崔嵬相映雪重重,茅屋柴门在半峰。

想有幽人遗世事,独临青峭倚长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过刘贡甫

去年约子游山陂,今者仍为大梁客。

天旋日月不少留,称意人閒宁易得。

天明径欲相就语,云雪填城万家白。

冬风吹鬣马更骄,一出何由问行迹。

能言奇字世已少,终欲追攀岂辞剧。

枕中鸿宝旧所传,饮我宁辞酒或索。

吾愿与子同醉醒,颜状虽殊心不隔。

故知今有可怜人,回首纷纷斗筲窄。

形式: 古风

过杨德逢庄

携僧出西路,日晏昧所投。

循河望积谷,一饱觉易谋。

稚子举桉出,咄嗟见盘羞。

饭新粳有香,煮菜旨且柔。

暮从秀岩归,秣蹇得少留。

捧腹笑相语,果然无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