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清脆的声音迎接破晓的月光,满怀忧愁站立在寒冷的菖蒲丛中。
红顶像美女西施的脸颊,白色的羽毛如老者四皓的胡须。
碧绿的云彩行动匆忙,白鹭的天性活泼粗犷。
整天没有同伴相随,独自在溪边映照着自己的影子。

注释

清音:清脆的声音。
晓月:破晓的月光。
愁思:忧愁的心情。
寒蒲:寒冷的菖蒲。
丹顶:红色的头顶。
西施颊:像美女西施的脸颊。
霜毛:白色的羽毛。
四皓须:老者四皓的胡须。
碧云:碧绿的云彩。
行止:行动。
躁:匆忙。
白鹭:白鹭。
终日:整天。
群伴:同伴。
溪边:溪边。
吊影孤:独自映照影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月时的心境。开篇两句“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中,“清音迎晓月”写出了夜深露重之际,蟋蟀在清凉的月光下鸣叫的声音,这声音似乎是在欢迎即将升起的地平线下的明月。接下来“愁思立寒蒲”则是诗人心中所感,可能是在秋冬季节,对着寒冷的水面生出了些许忧愁之情。

第三、四句“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这里通过对鹤的形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赏。鹤以其优雅的姿态和洁白如雪的羽毛,呈现在诗人的视野中。而“丹顶”则是指鹤头上的红点,“西施颊”则形容鹤嘴的细长,“霜毛四皓须”则是对鹤身上覆盖着薄霜所形成的白色羽毛做了生动的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通过对鹤活动状态的描述,以及与白鹭(即鹭)的比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特性的观察。“碧云行止躁”可能是指鹤在蓝天白云间飞翔时的姿态,而“白鹭性灵粗”则是通过对比来突出鹤的高雅与白鹭相比之下的笨拙。

最后两句“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表达了诗人一整天都在河岸边独自徘徊,没有伙伴陪伴,只有水中的倒影作为他的朋友。这不仅描绘出诗人的孤寂情怀,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个人对于世态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精美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独自徘徊时所体验到的孤独与忧愁,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和世界深层次情感的思考。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赠张祜

诗韵一逢君,平生称所闻。

粉毫唯画月,琼尺只裁云。

鲸阵人人慑,秋星历历分。

数篇留别我,羞杀李将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鹦鹉

华堂日渐高,雕槛系红绦。

故国陇山树,美人金剪刀。

避笼交翠尾,罅嘴静新毛。

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襄阳雪夜感怀

往事起独念,飘然自不胜。

前滩急夜响,密雪映寒灯。

的的三年梦,迢迢一线縆。

明朝楚山上,莫上最高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