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山示月上人

地灵形胜自天成,山色溪光泼眼明。

北岫飞来么凤落,东邻相去一牛鸣。

霜筠绕寺秋无数,璧月临轩夜更清。

已约高人结莲社,他年香火寄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灵山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地灵形胜自天成”,开篇即点出灵山的神奇与自然之美,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接着,“山色溪光泼眼明”一句,生动地展现了山色与溪水交相辉映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北岫飞来么凤落,东邻相去一牛鸣”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比作飞来的凤凰,与远处的牛鸣声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乡村风光。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霜筠绕寺秋无数,璧月临轩夜更清”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霜筠(竹子)在秋天里环绕着寺庙,而夜晚的月亮则如同璧玉般明亮,照耀着轩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两句通过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之美。

最后,“已约高人结莲社,他年香火寄馀生”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结伴修行,共同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并且预示着未来将在此地度过余生的愿望。这一愿望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与世无争、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精神美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石门

曾学云庵逸格禅,别来江柳几春烟。

相逢水寺初尝橘,忽忆风檐共擘莲。

遥想到山寒食后,却思分首上元前。

与谁振策西湖路,清晓一声啼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至西湖招廓然游春

别后西湖长在梦,相逢气韵宛清真。

剧谈要使君颐脱,大笑从教坐客瞋。

淮海飘零方见友,湖山秀绝更逢春。

快当火急追清景,莫厌寻幽散策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廓然得石门信叹其踵席非其人用韵酬之二首(其一)

相对天涯岁月新,石门消息远难真。

乘闲且觅几场笑,疾恶休生一念瞋。

衬鹭芙蕖方破暖,藏鸦柳色又残春。

光阴如此空搔首,行诵知归倦鸟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廓然得石门信叹其踵席非其人用韵酬之二首(其二)

颓纲安得见重新,红紫纷纷正乱真。

已矣无才吾自叹,慨然有志子宜瞋。

闲寻陈迹消磨日,强作新诗挽绊春。

振策苏堤朝复暮,路人应笑往来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