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楼次林兵部利瞻韵

去日尝登太白楼,重临画槛挹寒流。

丹山有路通瀛海,黄菊多情傲晚秋。

千里烟波迷客思,满江风雨动乡愁。

酒酣极目天涯暮,远浦人归一叶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造访太白楼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首联“去日尝登太白楼,重临画槛挹寒流”,诗人回忆起过去曾登临此楼,如今再次来到这里,站在画一般的栏杆旁,品味着寒冷的江水,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流转。

颔联“丹山有路通瀛海,黄菊多情傲晚秋”,诗人以“丹山”象征着远方的壮丽景色,“瀛海”则寓意广阔的海洋,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世界的向往。同时,黄菊在晚秋时节依然傲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暗含着诗人对生命中坚韧品质的赞颂。

颈联“千里烟波迷客思,满江风雨动乡愁”,通过描写千里烟波和满江风雨,营造了一种迷离而忧郁的氛围,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千里之外的景象,让诗人思绪万千,而风雨中的江面,则触动了他深深的乡愁。

尾联“酒酣极目天涯暮,远浦人归一叶舟”,在酒醉之后,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天边渐渐暗淡,远处的河口处,一艘小船载着归人缓缓驶来。这一场景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旅途的隐喻,暗示着无论身在何方,总有归家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36)

白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宣平道中

丽水南来接丽峰,虬龙腾偃霭重重。

铁崖万仞当空立,白练千寻傍午舂。

山腹云深迷望眼,溪头雨过漫行踪。

乘危历险非耽赏,王事旬宣在靖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登台院和荅彭宪副作

夕阳高柳石桥斜,春燕衔泥掠远沙。

叠嶂笼烟晴亦雨,长江浴日浪生花。

百年行役真成梦,满道尪羸重可嗟。

溪上人家逢谷雨,又闻租吏索新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登东山

为爱东山一登眺,谢公游处事多违。

奕棋人去亭空在,洗屐池閒草自辉。

明月每依江水落,白云时逐野僧归。

风流千古悲陈迹,独倚高楼送夕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松云庵次韵赠李方伯惟诚

山外楼台倚大荒,山中岁月静禅堂。

诗从左辖吟西寺,酒向东邻过短墙。

古树寒云迷去辙,空阶夜雨对焚香。

不须到处栽桃李,已有甘棠荫此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