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文节谢公挽歌》。诗中表达了对英雄人物谢公(即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谢灵运)的哀悼和崇敬之情。
“不甘摇尾乞人怜,视死如归气浩然。”这两句写出了谢公坚强不屈的性格,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如同归途一般平静,从容自若,显示了他高尚的人格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这两句则通过谢公对《六经》(即儒家五经加上《易经》的总称)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来赞美他。诗人用了“扫地”比喻其他学者只是浅尝辄止,而谢公如同一根柱子能支撑天宇,形象地表达了谢公学问渊博、独树一帜。
“乾坤万劫英雄尽,文节双高日月悬。”这两句中,“乾坤万劫”指的是长久的岁月和宇宙的奥秘,而“英雄尽”则意味着时代的英雄人物已经不再。诗人通过对谢公的赞誉,表达了他在诗人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就如同日月悬挂于天空一般显赫。
最后两句,“惆怅老身空有泪,玉亭无路荐寒泉。”则是诗人以自身之口吻表达对谢公逝去的哀悼之情。诗人以“老身”自称,表现出一种时光荏苒、英雄不再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悲凉。
总体来说,这首挽歌通过对谢公生平和学术成就的高度赞美,以及诗人个人的哀悼情怀,展现了诗人对于谢公超凡脱俗、学问渊博以及英雄气概的深切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