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提刑子功喜雨

时雨已可喜,况当春发生。

入地如流膏,浸灌万物萌。

真宰每自惜,才洒复却晴。

常时稍沾湿,庶汇亦已荣。

昨宵忽盛下,栏宇翻瓶罂。

高原与庳陆,旦可一尺盈。

寻观太阳起,红光吐峥嵘。

万里洗氛浊,四顾苍烟平。

群农悉就野,上下罗晨耕。

父老荷锄锸,林间笑相迎。

尽言此美泽,天意恤下氓。

麻麦固已定,预见禾黍成。

且幸赋输办,敢望求他赢。

次第还与官,口腹甘别营。

愿常获丰稔,自觉所取轻。

言罢乃散去,沟垄纷纵横。

使者有职事,其喜谁与并。

高斋听淙淙,不寐达五更。

岂不省文移,赖此一夕倾。

天明作浩歌,满纸编和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春雨的到来已令人欣喜,更何况是在春天的催生下。
雨水如流淌的油脂,滋润着大地,万物开始萌发。
大自然的主宰似乎吝啬又慷慨,时而降雨,时而放晴。
即使平时雨水稍多,也能使万物繁荣生长。
昨晚雨势突然增大,连屋檐上的瓶罐都装满了。
无论是高原还是低地,今早的积水已达一尺。
随着太阳升起,红光照亮了大地,驱散了阴霾。
万里清朗,四周的烟雾消散,视野开阔。
农民们纷纷来到田间,清晨的劳作繁忙而有序。
老人们扛着锄头,笑着在树林中迎接新的一天。
他们感激这丰沛的雨水,认为这是上天对百姓的恩赐。
农作物如麻麦已经稳固,预示着丰收在望。
只希望赋税能顺利缴纳,不敢奢望额外的盈余。
收获后,他们会按比例归还给官府,生活自给自足。
期盼年年丰收,深知所得之物微不足道。
说完后,众人散去,留下沟壑纵横的田野。
使者履行职责,这样的喜悦无人能及。
高处的书房里,听着潺潺雨声,直到五更未眠。
怎能不感谢文书的传递,一夜之间解决了诸多问题。
天亮时,他们高歌赞美,满纸的诗篇充满和谐之声。

注释

时雨:春雨。
况:更何况。
流膏:流淌的油脂。
真宰:大自然的主宰。
才洒:时而洒落。
庶汇:万物。
昨宵:昨晚。
栏宇:屋檐。
太阳起:太阳升起。
红光:红日。
氛浊:阴霾。
群农:农民们。
悉:全部。
晨耕:清晨劳作。
父老:老人们。
荷:扛着。
别营:自给自足的生活。
丰稔:丰收。
所取轻:所得之物微不足道。
使者:使者。
职事:职责。
浩歌:高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春雨给大地带来生机与欢愉的景象。诗人以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雨水滋润万物的瞬间,以及人们对此种自然恩赐的喜悦之情。

"时雨已可喜,况当春发生" 一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及时春雨的喜悦。随后的 "入地如流膏,浸灌万物萌" 描述了雨水渗透大地,如同滋养万物生长的甘露。

接下来的 "真宰每自惜,才洒复却晴" 暗示诗人对自然界主宰者节制天气的智慧表示赞赏。紧接着 "常时稍沾湿,庶汇亦已荣" 则描绘了雨水带来的滋润,即使是偶尔的细雨,也足以让万物繁荣。

诗人随后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昨宵忽盛下,栏宇翻瓶罂。高原与庳陆,旦可一尺盈",生动地展现了雨水的丰沛和人们对此的喜悦。

随后的 "寻观太阳起,红光吐峥嵘。万里洗氛浊,四顾苍烟平" 描绘了一场大雨过后,天气转晴的壮丽景象,以及雨后的清新空气和远方山色。

接下来的 "群农悉就野,上下罗晨耕。父老荷锄锸,林间笑相迎" 则展现了雨水带来农业生产的希望,以及农民们对此种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诗人继续表达了对这场春雨美好的期待 "尽言此美泽,天意恤下氓。麻麦固已定,预见禾黍成",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且幸赋输办,敢望求他赢。次第还与官,口腹甘别营"。

最后的 "愿常获丰稔,自觉所取轻。言罢乃散去,沟垄纷纵横。使者有职事,其喜谁与并"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反映出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恩赐的依赖和尊重。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将这场春雨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画面,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艺术。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和提刑度支王店鸡诗

王店有邮吏,养鸡殊可笑。

昂然处高襟,不肯以时嘂。

官有宿此者,西征待初晓。

鸡竟不一鸣,问吏吏已告。

云此最荒绝,左右悉蓬蓼。

狐狸占为宅,恣横不可道。

前此三四鸡,一一遭其暴。

寻声即知处,尽获爪牙吊。

自后始得此,其若有人教。

东方或未明,群丑尚腾趠。

此鸡但钳结,直伺太阳耀。

虽然谓失旦,似得保身要。

官曰此何用,不然则宜粜。

不见不鸣雁,先死盖自召。

天下已明白,岂假更喧闹。

徒尔费稻粱,曾莫知所报。

吏云官言是,且愿勿嘲诮。

知是本在人,此物何足校。

形式: 古风

夜发散关

风吹古关口,万木响如裂。

凄凉异乡客,骑马关下月。

板道霜凿凿,石梁溪咽咽。

怪来晓寒重,御爱山头雪。

形式: 古风

夜声

秋风动衰草,摵摵响夜月。

其下有鸣蛩,到晓啼不歇。

乃知摇落时,众籁自感发。

安得苦吟人,不能为一吷。

形式: 古风

奉送少讷还青神

湿云堆空泄淫雨,日与三嵎气相轧。

春阳沈伏不得动,万木屈檗草藏茁。

丛冈复岭谁敢度,旦暮寒鸡叫泥滑。

少讷胡为犯此苦,特念我困来省察。

延之累日对佳话,如侍大飨听椌楬。

彦瞻弟兄别已久,使我心胸昏莫刮。

天将少讷愈我病,次第为取蹊茅拔。

长编巨轴写治乱,笔墨挥洒何横猾。

词章直如子长健,辩论不比仲连黠。

我惭无琴类师旷,鹤误衔珠投二八。

酌泉煮蔬共家馔,敢用俗礼费烹杀。

少讷忽尔道其去,归辕在途不可揠。

此怀作恶定数日,愦愦已觉渐磨戛。

欲留少讷意无尽,更为逡巡柅西辖。

形式: 古风 押[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