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饮酒》由明代诗人程天符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是非、赞誉与毁谤的深刻洞察。
首句“昨非未皆非,今是未皆是”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昨日的错误未必永远错,今日的正确也可能在明日被质疑或改变。这种观点强调了时间的流动性和认知的相对性,暗示着人们应当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接着,“是非皆茫昧,宁知誉与毁”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无论是对是错,都充满了未知和模糊性,我们难以确切地判断事物的全部价值。赞誉与毁谤同样如此,它们都是外界给予的评价,可能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因此不应过分依赖或受其左右。
“毁于我何悲,誉于我何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赞誉与毁谤的超脱态度。他认为,无论是负面的评价还是正面的赞扬,都不应引起过度的情感波动。真正的智慧在于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足。
最后,“时对无极翁,翛然鸣绿绮”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然的画面。诗人似乎与一位无名的智者对话,这位智者以琴声回应,琴声悠扬,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和对真理的追求。这里的“绿绮”指的是古代名琴,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超凡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人生的不确定性和评价的相对性,传达了诗人对于自我认知、情感控制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它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的赞誉与毁谤,寻求内在的平静与智慧,以更加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