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便欲与同僚寻春,一病弥月,杂花都尽,独牡丹在尔,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

残花怨久病,剩雨泣馀妍。

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

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

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

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凋零的花朵因长久病痛而哀怨,残留的雨水为昔日的美丽哭泣。
再也见不到那双旌旗出行,空让繁华街道改换旧颜。
我深知你忍受着孤独与寂寞,妙笔生花,品味着生活的甘甜。
浅紫色的花朵争相绽放,而早开的红花已凋谢。
天空中的花朵虽尚有青涩的花萼,但国家的色彩等待着盛开的时刻。
带着美酒邀请诗人共饮,瘦削的书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注释

残花:凋零的花朵。
久病:长久病痛。
剩雨:残留的雨水。
泣:哭泣。
双旌:双旌旗。
九陌:繁华街道。
苦寂寞:忍受孤独寂寞。
妙语:妙笔生花。
浅紫:浅紫色花朵。
争发:争相绽放。
浮红:早开的红花。
蚤蔫:已凋谢。
天葩:天空中的花朵。
青萼:青涩的花萼。
国色:国家的色彩。
华颠:盛开的时刻。
载酒:带着美酒。
臞儒:瘦削的书生。
仙:仙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全诗表达了诗人因病久卧,未能与友人同游赏春之情,以及对牡丹独自盛开的赞美之意。

“残花怨久病”两字,透露了诗人的不满和哀愁,因为长时间的病痛,让他错过了欣赏花朵的时节。“剩雨泣馀妍”,则形容春雨如泪,滋润着尚存的花朵,显得分外凄美。

“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亲临赏景的遗憾和无奈。这里的“双旌”指的是官员的仪仗,而“九陌”则是古代对道路的称呼。

接下来的“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两句,是诗人对于友人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赠诗中的感慨。诗中表达了他明白朋友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并通过赞美牡丹的“妙语嚼芳鲜”,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则是对牡丹盛放景象的描绘。牡丹因其坚韧不拔,被赋予了许多积极向上的美德,在这里,它被形容为即便在杂花凋零之后,也依然争相开放,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地位和价值。“天葩”指的是最高级别的花朵,而“国色”则是对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肯定。

最后,“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则表现了诗人虽未能亲自出游,但依然希望通过举杯饮酒和吟诵诗歌,与友人们共度美好时光。这里“臞儒”指的是自己,而“不是仙”则是一种谦逊的说法,表明自己虽然未能达到理想中的境界,但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牡丹独特之处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春天、友情以及生命力的珍视与肯定。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一)

仲君岂弟多学,王子清修寡言。

病后空惊鹤瘦,时来或作鹏骞。

形式: 六言诗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二)

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

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三)

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

遥想扁舟京口,尚馀孤枕潮声。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四)

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国弥年。

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