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九十三)

本巡连索索,樽主告平平。

当不怪来晚,覆盏可怜精。

门前夜狐哭,屋上鸱枭鸣。

一种声响音,何如刮钵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名为《诗并序(其九十三)》。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不祥之兆,通过对比不同的声音,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本巡连索索”,以“巡”字暗示夜晚的巡行,而“索索”则描绘出夜晚的寒冷与静谧。接着,“樽主告平平”一句,可能是指主人在夜晚的宁静中饮酒,寻求内心的平静,或是对生活的平淡态度的一种描述。

“当不怪来晚,覆盏可怜精”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即使来得晚,也不必责怪,倒满酒盏,也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虽“可怜精”(可怜而精致),却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

“门前夜狐哭,屋上鸱枭鸣”描绘了夜晚的不祥之兆。狐狸的哭泣和鸱枭的鸣叫,都是传统文学中常用来象征不幸或不祥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氛围。

“一种声响音,何如刮钵声”将不同声音进行对比,提出疑问:这些声音中,哪一种更令人心生敬畏?“刮钵声”可能指的是僧侣敲击钵盂的声音,通常与宗教、修行或超脱世俗相关联,因此,相较于其他声音,它可能更让人感到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时间、自然现象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九十四)

我家在何处,结对守先阿。

院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

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

闷遣奴吹笛,閒令婢唱歌。

如即教诵赋,女即学调梭。

寄语天公道,宁能那我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诗并序(其九十五)

第一须景行,第二须强明。

律令波涛涌,文词花草生。

心神潡前直,怀抱彻沙清。

观察总如此,何愁不太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诗并序(其九十六)

天子与你官,俸禄生地授。

饮响不知足,贪婪得动手。

每怀劫贼心,恒张饿狼口。

枷锁忽然至,饭盖遭毒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诗并序(其九十七)

百姓被欺屈,三官须为申。

朝朝团坐入,渐渐曲精新。

断榆翻作柳,判鬼却为人。

天子抱冤屈,他于陌上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